生育政策排擠這族群!冒險飛海外曾接近死亡 同志高喊can help

▲▼同志團體、醫師等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同志團體、醫師等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台灣少子化問題持續擴大,不過近來政府提高人工生殖補助等相關措施,卻排擠了同志伴侶族群。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今(10)日召開記者會提到,3月鬆綁邊境開放國際醫療需求,讓海外不孕夫妻可來台使用人工生殖,反觀同樣面臨生育年齡限制的同志,卻只能隻身承擔海外染疫風險、龐大的生育成本,如今與相關團體、醫師一起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主任朱家瑢表示,同婚過後,越來越多同志邁向人生下一階段,其中不少在長輩親友的祝福下著手孕育下一代。Covid19疫情爆發後,無法出國做試管的同志社群從原先耐心觀望等待,到如今兩年過去了,生理時鐘滴答作響,心情更加焦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家會在2021年收到上千人次諮詢,不少想要生育的同志問,台灣什麼時候會通過人工生殖修法,讓大家在國內就可以使用這麼棒的醫療資源;而也有同志冒著染疫的高風險出國,當地疫情、時差、長途飛行壓力,讓生子夢想充滿變數。

▲▼同志團體、醫師等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同志家長林小姐分享,曾跟太太曾前往柬埔寨透過人工生殖求子,卻面臨「最接近死亡的時刻」。(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由於目前台灣法規問題,同志無法在國內人工生殖。其中一名同志家長林小姐分享,曾經跟太太前往柬埔寨透過人工生殖求子,因為人生地不熟,接受了當地醫生的醫囑注射排卵針,取卵後回到台灣就因為卵巢過度刺激症,送急診抽出900c.c.的腹水,面臨「最接近死亡的時刻」。

而日前太太為了第二胎,剛從柬埔寨植入完回國,正居家隔離中,這次的出國因為疫情緣故,決定由妻子一個人去,家庭分離兩地的心情、擔心著染疫風險、植入後不適的狀況,都讓她們十分煎熬。

▲▼同志團體、醫師等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同志家長何小姐也分享在日本求子經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同志家長何小姐也分享,自己在台灣診所求診的時候,醫生跟他們說卵泡成熟狀況良好,預計可以取出30顆的卵;但到日本之後,醫生給出不同的醫囑,只能打一半劑量的破卵針,取出15顆左右的卵,而人在異地只能接受,後來所有的醫療措施,也沒有任何比較、與醫生溝通、轉換醫療診所等等的機會。

朱家瑢也補充,同志前往不同國家求子時,會面臨很多不同的考驗,包括語言、距離、時差、文化隔閡,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是否同志友善。放眼國際,台灣的醫療技術、同志友善程度,對台灣同志來說,絕對是比其他國家更好的選擇。

好孕工作室的婦產科醫師陳鈺萍提到,自己在同婚通過前曾協助一對女同志伴侶生產的經驗,當時媽媽來產檢的時候,說自己是單親媽媽,到了生產的時候才知道,每次都會陪伴產檢的「閨蜜」其實就是媽媽的另外一半。同婚通過之後,看著一對女同志來診間一起牽手看著超音波,很深刻的感受到「愛沒有不同」。

▲▼同志團體、醫師等高喊「國家生育隊,同志can help!」呼籲籲國家生育政策應該納入同志。(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陳鈺萍醫師曾幫女同志媽媽產檢,認為「愛沒有不同」。(圖/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陳醫師也提到,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ertility Societies’ Surveillance (IFFS) 2019的統計報告,84個加入評估計畫的國家中,使用人工生殖科技需要在穩定婚姻狀態中的只占38%。而在不需要穩定異性戀婚姻狀態的52個國家中,有13個國家對所有類別對象都是開放的,有10個國家開放類別包括女同志。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希望也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將人工生殖科技開放給同志的國家。

立委范雲強調,同志跟所有人一樣都納稅,應該要平等對待。當科技進步可以協助所有人圓夢,那麼我們應該也要讓同志可以成家、掙脫同志在法律上的生育困境。

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也說,目前已開始研議撰寫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希望可以讓符合現行法規定「妻有子宮」的女同志配偶,現在就能在台灣生出「台灣人自己的孩子」,將會與同家會一起合作推動修法,尋求更多友善立委支持,在現行法的框架之下,讓想生的同志生養,減緩少子女化的危機,提升台灣生育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