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朱立倫「敗選態度」比一比 民進黨分析藍營大敗3原因

▲▼2018年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黨秘書長洪耀福請辭。(圖/資料照)

▲2018年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黨秘書長洪耀福請辭。(圖/資料照)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民進黨在9日中二立委補選、罷昶案取得「雙林雙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當晚神隱,僅由文傳會主委凌濤出面,掀起藍營內部炸鍋。對此,綠營資深幕僚回顧2018年大敗,黨主席蔡英文面對失敗的態度來比較,進而分析朱立倫率領的國民黨持續吞敗的3個原因。

回顧2018年,民進黨在九合一大選大敗,綠營資深幕僚苦笑說,那時候不是輸到脫褲子,是輸到根本連褲子都找不到,當天晚上時任主席的蔡英文、黨秘書長洪耀福發表談話,即刻承擔政治責任,辭去主席、黨秘書長職務。

蔡英文、洪耀福請辭也只是因應敗選的第一步,資深幕僚說,這是政治判斷上,這不過是基本動作而已,對於支持者、台灣民眾來說,除了誰下台、誰負責,大家更在意的是這個黨的領導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在面對失敗,如何再站起來。

資深幕僚表示,在2018年敗選後,蔡英文辭去黨主席,隨即啟動一連串下鄉傾聽檢討的行程,親身走進基層,在第一線承擔黨內的砲火,當時黨內可是砲聲隆隆,絲毫沒在客氣,「自己人罵自己人總是最痛,但這就是基層的聲音,從中調整施政、檢討方向」。

「蔡英文、民進黨面對敗選,是自省跟自我檢討。」這位幕僚說,反觀朱立倫所領導的國民黨,從四項公投到中二補選與罷免,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就是跟自己無關。

從昨晚(9日)中二、罷免案雙輸後,凌濤記者會的基調,內容提到「過去三個月,我們承接了罷免案、公投案、補選案,這些過去的框架與任務,我們全力以赴,每一場輔選我們都沒缺席,但這些任務到今天到此為止」。

綠營幕僚說,這是很明顯的例證,朱立倫團隊認為罷免、公投、補選戰場是前主席開的戰場,與他無關;相較於蔡英文2008年接掌民進黨,把黨從谷底拉起,又挺過2018的低潮,兩者在面對大局、承擔責任的格局,可說是高下立判。

如果把焦點回歸中二補選、罷昶案,資深幕僚從綠營的角度,進一步分析朱立倫大敗的三個主因,包括:黨中央領導核心式微、僅剩政治算計,以及不沾鍋性格誤事

首先,「黨中央領導核心式微」部分,該幕僚說,朱立倫是國民黨主席選舉史上得票最低的主席,起初就被認為是「弱勢主席」,從後來的驗證,確實領導核心不如過往強勢;在中二選區,台中市長盧秀燕到最後一刻才出現,整體上看,剩下顏家在孤軍奮戰,更進一步言,也可以說在台中地方,顯然是「顏家」大於「國民黨」。

在凌濤的角色上,該幕僚說,朱立倫找年輕人掌舵,原意是透過年輕人創新、勇於突破的思維,來改變國民黨的傳統窠臼,但在議題的處理上,沒有新的論述能力,而是限縮框架在抹黑造謠,導致國民黨在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影響上都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該幕僚指出,相對於朱立倫的領導核心,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為首的戰鬥藍、韓粉系統,稀釋掉朱立倫的領導地位,讓國民黨出現多頭馬車的狀況,地方民代也只能自尋依靠,中央上令難以下達。

第二部分「政治算計」方面,該幕僚說,朱立倫被譽為「政治精算師」,過去以「換柱」聞名;在2020年總統選舉藍營大敗後,第一時間沒有跳出來,而是看到江啟臣無力回天時才班師回朝,回鍋後又為了鞏固領導中心,選擇與地方派系合作,走回過去的黑金路線。

在最近的選戰議題上,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被罷免,幫助藍營回血,朱立倫起初在四項公投,大膽喊出「四個同意」,結果遭到地方諸侯冷處理,中途改口變「2支持、2尊重」;在這次中二選舉,本來以為顏家能輕騎過關,沒想到爭議事件連環爆,他又轉而與顏家保持距離。

最後,該幕僚認為,不沾鍋的性格應是最大敗筆,只要局勢不利於他,不是神隱就是推諉卸責,打了敗仗不自省,怪國家機器、怪網軍、怪行政資源、怪民主機制,但退一步會發現,這些都只是朱立倫用來掩飾失敗,不願意檢討自己的常用詞。

綠營幕僚用運動賽場來比喻,上了賽場對壘,打不贏對手就「詐傷」說自己腳痛,不然就說對手球團是只會砸錢「抱腿組隊」,卻從來不願調整自己的陣容、檢討自己的訓練方式與戰術,這種態度的球員,或是球團領導人,怎麼可能當隊長,這種文化又怎麼可能贏球。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圖/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圖/國民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