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確診亡「同住家人全隔離」 弟悲求法醫:請讓我見姊最後一面

▲▼法醫相驗疑似或確診病例,需穿著連身防護衣及採檢相關物品。(圖/法務部提供)

▲法醫相驗疑似或確診病例,皆須穿上連身防護衣,若要解剖,更得戴上組裝複雜的負壓面罩。(圖/法務部提供)

記者羅志華/台北報導

疫情下,不管疑似或確診的個案,即使不幸死亡,仍讓因公「接觸者」承受莫大壓力。但台北地檢署的李漢宗法醫,不僅獨自相驗12件確診遺體,更為保護家人,長達一個月半沒有探望母親,母子倆只能在外「巧遇」,這段過程他講得雲淡風輕,直到提及家屬在疫情下的生離死別,才透露出絲絲不捨。

全台三級警戒後,北檢接到了一件相驗案,經快篩、PCR檢測確診,醫師不願開立死亡證明,任務便落到當天值班的李漢宗法醫身上。

李漢宗回憶,接到任務時他分析,比起疑似確診的活體,遺體能夠充分消毒,只要相驗時穿好隔離裝備,其實風險不大,且由於他早已接種疫苗,心情沒有太多起伏,果然任務也順利完成。

但畢竟曾與「確診對象」接觸,和長官協調後,李漢宗決定在其他同仁施打完疫苗前,獨自攬下所有疑似、確診相驗個案,法醫室也為他開設專責辦公室,「當下就我的條件最適合,如果同仁都接觸了確診個案,地檢署就無法運作了」,沒有所謂「一肩扛下」的使命感,更不是悲劇英雄,李漢宗的語氣裡,一切彷彿都那麼理所當然。

疑似或確診的相驗中,法醫在與警方出發前,就得穿上隔離「兔寶寶」裝待命,若要解剖,更得加戴組裝複雜的負壓面罩,為落實防疫安全,相驗幾小時須全程悶在裝備裡,尤其在北市二殯用帳篷臨時搭建的相驗處作業時,更是悶熱到不行,家屬也只能透過照片認屍,檢察官則得等採檢後,才能和家屬視訊做筆錄,整個過程因疫情變得相當繁瑣。

▲▼法醫相驗疑似或確診病例,需穿著連身防護衣及採檢相關物品。(圖/法務部提供)

▲李漢宗表示,每打開一層密封屍袋都要消毒一次,即使面對確診遺體,他也有信心做到安全防護。(圖/法務部提供)

李漢宗表示,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辛苦,他並不覺得自己特別累,同仁們碰到疑似案例,在心態上也從原本的抗拒,到後面「越驗越安心」。

雖對工作已相當習慣,但疫情下的生離死別,還是讓李漢宗很有感觸,「一個婦人確診走了,家人也被隔離,只有外縣市的弟弟能到場,對方哀怨請求,希望能跟著相驗見姐姐最後一面,但這樣實在太危險,我只能暗示他跟殯葬人員協調,至少在消毒後,蓋棺運送時的風險比較小」。

先前在疑似確診的相驗案中,有檢方與衛生單位間權責不清的狀況,李漢宗認為,司法相驗是針對「非病死」或「可疑非病死」的個案,若明顯病死,依法應走行政相驗,但目前並沒有完善的疾病相驗體系,導致現況實務上,相驗仍以法醫為主,若沒打算建立疾病相驗體系,至少也該立法釐清責任,不該像現在這麼含糊。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