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到確診者了?衛福部推「台灣社交距離APP」讓你安心

▲▼熱浪,陽光,夏日,夏天,炎熱,天氣,高溫,中暑,烈日,正午,酷暑,行人,防曬。(圖/記者李毓康攝)

▲近日確診者被查出到公共場合趴趴走,讓不少民眾擔憂。(示意圖/資料照)

文/中央社

年初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醫護只能靠腦袋回憶去過哪些單位、接觸哪些人,恐有漏網之魚。指揮中心近日推出「台灣社交距離App」,利用科技記錄接觸者,5月將在桃園醫院試辦。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今年初爆發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院內群聚案,但因醫院出入者身分複雜,醫護人員也常跨單位支援,疫調團隊匡列接觸者面臨困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在醫院試辦社交距離App,一旦有人確診就能立即釐清接觸對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社交距離App」近日在不同系統相繼上架,引發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早在去年4月就研發出這款App,但當時外界認為可能有隱私隱憂,指揮中心經評估認為在和民眾充分溝通前,暫不適合使用。

▲▼接觸到確診者了?衛福部推「台灣社交距離APP」讓你安心。(圖/翻攝Google Play)

▲衛福部推「台灣社交距離APP」。(圖/翻攝Google Play)

直到今年初爆發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才發現醫院的疫調遠比一般社區來得複雜。莊人祥說,主要是醫護人員可能跨單位支援,在不同單位、樓層都可能有病人需要照顧,疫調時只能靠腦袋回憶曾接觸過哪些人。

莊人祥指出,為了避免醫院發生院內感染時,無法完整掌握醫護人員接觸者,指揮中心決定重新優化社交距離App,預計5月起在桃園醫院展開試辦計畫,視使用情形以獎勵的方式推廣到其他醫療院所。

莊人祥解釋,這款App主要利用手機間的藍牙訊號強弱,來記錄接觸距離與時間,一旦使用者當中有人確診並上傳資料,App就會主動通知過去14天曾接觸過的對象,萬一未來不幸發生院內感染事件,將能更精準掌握接觸者;不只醫護,一般民眾也能下載使用。

根據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官網資訊,這款App不蒐集任何個人資訊,僅將接觸史記錄在使用者的手機裡,協助使用者掌握每天接觸人次、把關潛在風險,這些資料如果沒有需要使用將於28天後自動刪除,以保護隱私。

►按這訂閱Podcast《小編沒收工》每天給你熱門話題10分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