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玻璃大王曹德旺:疫情後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工廠生產線作業員示意圖。(圖/CFP視覺中國)

▲疫情對產業造成巨大衝擊。(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大陸「玻璃大王」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認為,疫情過後,各國著手構建更獨立、完整、安全的產業鏈會是一個趨勢,逆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並最終會成為定局,「全球產業鏈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一定要警惕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曹德旺近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各國立足於全球化並從中獲益,每個國家的產業鏈都無法獨善其身,必須嵌入到全球的產業鏈中,但這次疫情之後,各國的不信任度將增加,「相信各個國家會對產業鏈政策做出一定的調整,各國著手構建更獨立、完整、安全的產業鏈會是一個趨勢,或許逆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並最終會成為定局,但也會給各國巨大的傷害,對全球經濟也是巨大的災難。」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圖/CFP)

▲▼中國知名企業家和慈善家曹德旺。(圖/CFP)

他指出,疫情過後,全球產業鏈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一定要警惕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不過,在短期內各個國家很難構造出獨立的產業鍊和工業體系,全球產業鏈也難以在短期內發生逆轉性的變化,「有的國家有構造獨立產業鏈的能力,有的國家卻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是美國、歐洲的發達國家,想要在疫後形成獨立完整的產業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德旺提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歐洲很多發達國家一直實行去工業的政策,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現在看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已經被去的差不多了,很多產業已經斷代,如果要重新恢復製造業,形成獨立的產業鏈體系,有很大的難度。

他進一步表示,難度方面,第一是缺乏進行產業投資的人、缺老闆。無論日本、韓國,還是歐美,很多製造業企業的二代不願意接班經營工廠、做製造業,更願意去做互聯網、金融等虛擬經濟;第二是缺乏勞動力,去工業化導致年輕人去從事了金融、房地產等行業,製造業缺乏年輕的工人。在美國、歐洲,最便宜的是電、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最貴的就是勞工成本,發達國家的勞動成本高於中國。第三是缺乏管理人員;第四是缺乏資金。

▼上海一間工廠口罩生產線。(圖/路透社)

▲上海一間工廠口罩生產線,新冠肺炎。(圖/路透社)

曹德旺還說,此外,工會制度的存在,勞資雙方的緊張阻礙了美國、歐洲製造業發展,這一難題很難處理,這是因為兩黨競選機制與競選綱領是勞資關係緊張的主要根源,這一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現在一些產業鏈往東南亞轉移,但是現在的東南亞就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樣,基礎設施很差,道路很差導致交通物流不暢,水電的供應也經常不穩定,而且要到另外一個地區重新設立一個工廠要至少兩三年的時間,這些都是企業要考慮到的成本。」

他認為,從中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看,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供應鍊和產業鍊和中國脫鉤的話,對雙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現在放眼全世界,從俄羅斯、日本、韓國,再到歐洲、美國,全世界只有我們勤勞的中國工人還在認真做事。」

曹德旺強調,在短期內,全球產業鏈很難找到替代中國的經濟體或者解決辦法,全球產業鏈無法、不會與中國脫鉤,「同時,我們也必須反省,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升高、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在上升,中國製造正在國際上失去原有的競爭力,出現了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的現象。製造業競爭力的下降,會引起國家競爭力的下降,這必須引起我們全體中國人的反省。」

▲上海,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口罩。(圖/路透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