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穿上彈力緊身衣 殲-20採「智能蒙皮」可自動變形

▲殲-20最新飛行照曝光,該機的DSI進氣口鼓包凹了進去,可能是採用了先進的「智能蒙皮技術」。(圖/翻攝自新浪軍事)

特約記者陳孟孟/綜合報導

中國自製殲-20戰機在2016年珠海航展首度公開飛行展示後,打破美國在匿蹤戰機領域的壟斷地位。近日網路上再曝光最新殲-20照片,可以清楚看見該機的DSI進氣口鼓包凹了進去。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採用了先進的「智能蒙皮技術」,可極大提高殲-20隱身及生存能力,使該機成為一款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機。

所謂的「智能蒙皮」是在1985年由美國空軍提出的一項關鍵性航空技術,也就是在航空器構件和蒙皮內植入「智能結構」,其中包含探測元件(傳感器)、微處理控制系統(信號處理器)、驅動元件(微制動器)和互連線路等,形成飛行器的神經網絡。

該項技術不僅能對讓飛行器感知自身的物理狀況(如疼痛),也能對外部環境(如視覺、味覺、聲音)保持敏感,從而賦予材料、構件乃至整個飛行器體內自檢測、自監控、自校正、自適應以及記憶、思維、判斷和反應等功能。簡單來說,「智能蒙皮」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達到很好的隱身效果,而且可以對機體及外部環境的各種狀態參數實時感知,就如同戰機的「皮膚」一般。

▼解放軍「技巧性」的披露多組相關的高清照片,展現殲-20精緻的工藝。(圖/翻攝自微博@酒色財氣呂洞賓)

中國在智能蒙皮技術出現後,便注入不少科研機構予以密切跟蹤。過去的資料顯示,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曉宏等人在製作三角形結構的蒙皮波紋板基礎上,埋置形狀記憶合金,並在其中實現驅動彈性機翼蒙皮的變形;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者也曾在論文中提到,他們所研製的一種新材料,可以讓隱身戰機的蒙皮吸收不同波段的雷達波。

事實上,此次並非殲-20首次被懷疑已採用蒙皮技術,《環球軍事》曾在2015年9月的報導中指出,當時最新一架編號2016的殲-20原型機暴露了幾個細節變化,其中該機的DSI進氣道鼓包顏色由深變淺,推斷很可能已使用柔性蒙皮技術。報導說,柔性蒙皮在變形最大時可以達到自適應鼓包進氣道的最高型面,使進氣道的鼓包型面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反覆改變形狀,從而調節進氣道的喉道面積,解決了常規鼓包進氣道型面不可調節的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柔性蒙皮技術可以讓殲-20的機體自己改變形狀,來進行進氣的自我調節。報導並稱,其實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殲-20的多個重要部位上, 「柔性蒙皮」如同給殲-20穿上了一件彈力緊身衣,飛機的表面可以改變形狀來適應需要,並掩蓋住可能造成雷達回波的細小縫隙,增強飛機的隱身性能

過去美國對於中國在智能蒙皮技術上的進步相當憂慮,擔心這先進技術應用到殲-20上後,將使這架中國自製的匿蹤戰機在許多技戰術性能趕上甚至超過F-22。而從殲-20的DSI進氣口鼓包凹進去的情況推測,該機的技術先進程度可能已超越外界想像,蒙皮技術讓殲-20成為一款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機。

▼美軍F-22「猛禽」戰鬥機。(圖/取自維基百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