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台灣蚵仔煎曾是海盜美食 基隆Podcas分享人文廚房課程

▲基隆Podcast探索餐桌美食饗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基隆Podcas分享人文廚房課程。基隆市府發言人余治明(左)、板橋高中黃文儀老師(中)、板橋高中黃惠貞老師(右)。(圖/記者郭世賢翻攝,下同)

記者郭世賢/基隆報導

外食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常態,家庭餐桌上那份獨有的「家的味道」正逐漸被替代。有兩位高中老師鼓勵年輕學生走進廚房,親手烹調家常美食。在「基隆Podcast」節目中,主持人余治明邀請《餐桌上的理性與感性-高中生的人文廚房》一書的作者,也是板橋高中的黃文儀和黃惠貞老師,來探討料理與節氣之間的關聯,並分享各式經典菜餚的由來,認識臺灣豐富的飲食文化,重新發現那些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美食故事。

黃文儀老師介紹,「人文廚房」這門跨學科的選修課程,受到學生們的熱烈好評。在這門課程中,學生們首先由歷史科黃惠貞老師提供餐飲文化與學理知識的講解,接著進入由黃文儀老師親自指導的料理實作環節。兩位老師都擁有深厚的飲食文化和廚藝背景,使這門課程得以成功結合理論與實踐,深入探討飲食文化中的理性與感性面向。

▲基隆Podcast探索餐桌美食饗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在課程中,黃惠貞老師引用日本佛教的「身土不二」理念,來強調應優先選用本地食材的重要性。這一理念主張,當地的食材最能適應該地區的氣候、環境及居民的身體需求。類似的觀點在法語中稱為「地華」,而台灣話的「歹吃貴」也透露著相似的意涵:非當令的食材往往昂貴且口感不佳。這門課程不僅教導學生如何欣賞與實踐當令飲食的智慧,更強調了食用當地食材對環境永續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好處。

兩位老師也介紹台灣庶民小吃中的經典之作「蚵仔煎」。據說這道美食由鄭成功發明,在明末清初的閩南及台灣地區廣受歡迎。閩南漁民以捕撈蚵仔(牡蠣)為生,他們將新鮮蚵仔與地瓜粉及雞蛋混合,煎制成餅。此外,有趣的歷史軼事提到,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曾是名海盜,控制著中國沿海的海域。當時的商船為了防止運送瓷器時發生碰撞,常用豆芽菜來填充空隙,豆芽菜因此也成為船上的常見配菜。在彰化縣的鹿港,一些傳統店家至今堅持使用豆芽菜搭配蚵仔煎,認為這是維持其正宗風味的關鍵。

余治明指出,在現代都市的鋼筋水泥中,我們越來越難以感受到傳統鄉野中對於節氣的敏感度。書中提到,這種脫節不僅因為全球化的物流系統使得超市四季皆可購得各式水果,還因為外食和外送文化的興起,逐漸改變了我們的飲食習慣。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與節氣的連結日益疏遠,連家鄉味也漸行漸遠。這門跨學科選修課程旨在讓學生理解食物背後深層的價值,並鼓勵他們親手烹飪,以此增強組織性學習能力及獨立作業的技巧。期待通過兩位老師對教育及烹飪的熱忱,能在課堂上持續激發學生的創意,創造更多的學習火花。

基隆Podcast/Apple Podcast:https://pse.is/4tvfwr

▲基隆Podcast探索餐桌美食饗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基隆Podcast探索餐桌美食饗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更多新聞】

►基隆銘傳國中JHBL奪冠軍 謝國樑:撥3千萬修繕場地

►基隆打造全國首創公車貼心鈴 謝國樑:友善運輸環境向前進

►基隆北聖宮集資捐贈救護車 配備12導程心電圖機組

►謝國樑成為職棒開球首位市長 「小龍女」基隆女孩齊讚在地美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