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海鯤號」登場!泊港測試船體首度露出

文/中央社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已進入泊港測試(HAT)最後階段,台船今天至明天移泊入塢,下午自海昌工廠移至浮塢,相較去年下水典禮,艦艏及側視聲納陣列、魚雷管均未遮蓋,被視為機密的車葉仍以帆布包覆。

▲海鯤潛艦已完工,政府後續將投入約101億元經費,打造深海潛艦救難船。(圖/台船提供)

▲海鯤潛艦進入泊港測試。(圖/資料照)

海鯤軍艦(Narwhal,舷號711)去年9月28日在台船高雄廠區下水,總統蔡英文主持擲瓶禮。依據計畫時程,將依序進行泊港測試(HAT)、海上測試(SAT)作業,再交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測評方式包括發射魚雷並驗證戰鬥系統,最後才能成軍並正式投入戰備序列。

排水量3萬5000噸的中信8號大型浮塢,近日進駐台船海昌工廠前碼頭。根據高雄港務分公司發布的港灣通報,台船公司今天、明天進行新造船艦移泊入塢作業,其中明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為新造船艦整體測試作業時間。

台船下午已啟動移置作業,海鯤號已自海昌工廠緩緩移至浮塢,並首度曝光在民眾面前,不少軍事迷及媒體在鄰近漁港記錄這一刻。明天則預計藉浮塢移至台船小塢。

根據曝光畫面,較難觀察是否已裝設光電桅杆,但相較去年下水時,側視及艦艏聲納、魚雷管等均以帆布遮蓋,此次均未遮蓋,除清楚可見艦艏上方直立鰭狀物截收聲納(incept sonar)外,艦艏及船舷側視聲納陣列(flank sonar array)、魚雷管、進排水口亦清楚可見。

不過,因水下作戰是聲音的戰爭,因無法目視、得靠聽的,所以識別潛艦重要方式為「聲紋」,每艘潛艦因車葉角度等多重因素,均有獨特聲紋,聲紋資料均屬高度機密,必須確保不落敵對陣營,因此海鯤車葉仍以帆布包覆,避免對外暴露遭敵對陣營反推其數值。

國防部智庫、國防院學者舒孝煌則指出,許多先進潛艦均會採用側視聲納,可藉此進行三角定位,精確解算敵目標位置;國防院學者蘇紫雲則指出,傳統潛艦艦艏聲納偵測範圍約130度,但側視聲納等同「側邊長眼睛」,大幅提升更完整的戰場感知。

前海軍艦隊戰隊長、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江炘杓接受中央社訪問分析,海鯤在乾塢應是執行特殊測試項目,可能包括測試排水量是否符合設計,以及獲得潛艦在水面時左、右擺動極限角度的傾測浮力試驗,甚至電瓶、光電桅杆安裝都有可能在乾塢進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