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 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

▲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呼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即將進入倒數48小時,不少國際媒體與觀選團陸續抵台,準備參與大選過程與觀察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升10日晚間表示,國際之所以關注台灣選舉,是因為世界都在關注台灣人如何用手上的選票,實現民主價值。陳東升說,民生議題是切身事務,但大家也必須關注國防外交議題,了解候選人是否把和平寄託在別人的善意,或是堅決保衛台灣。

Y’s Day「週三青年日」10日晚間舉行座談,與青年們探討「我的國家與我推的總統 - 與青年世代共行的台灣民主路」。陳東升是在這場座談會中,做上述表示。

現場邀請與青年對談的學者專家,還包括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台灣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以及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等人。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週三青年日是以「青年主流化」為核心,藉由「看見台灣」、「鏈結世界」、「認識中國」、「司法改革」和「公共轉型」五大系列活動,定期和青年對談公共事務、參與公共事務。去年有百位學者透過論述發起「民主之盾」,已構思超過百篇文章,讓世界看見台灣知識界如何在公共領域發起理性討論,10晚間的這場座談則是希望透過接力演說方式,喚起青年對選舉的重視。

▲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在座談會中,除了重申「台灣公共策益」成立宣言,也提出三項主張,包括:翻轉缺乏思辨力的年代、串聯公共知識力的平台、召喚本土行動力的倡議。他表示,關注公共事務、反擊認知戰、破除假訊息、捍衛民主自由是當前社會重大課題如欲替未來台灣擘畫發展願景,接下來就需要解方。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每個人都該自己判斷並承擔選擇的責任,公民不分職業年齡,大家的選擇將彼此影響,他希望台灣人不要像德國公民一樣「逃避自由」,將未來交給希特勒和納粹,交給民粹野心家。

吳叡人認為,「自古以來,活在台灣就是一件拚命的事」,台灣的領導者應該回歸政治初衷,挽救良善價值,以全體台灣人民的幸福為念,對國家忠誠,有品格,有政治協商和國際領導等必要能力。

▲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升。

▲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升表示,台灣的選舉結果是未來50年、100年全體人類走向民主或專制的最重要指標,因此,世界都在關注台灣人如何用手上的選票,實現民主價值。

陳東升也指出,當台灣代表人類面對專制政權時,如何選擇民主、如何拚命活下去。這就是國際媒體之所以會關注台灣選舉的原因。同時, 他也提醒,民生議題是切身事務,但大家也必須關注國防外交議題,了解候選人是否把和平寄託在別人的善意,或是堅決保衛台灣。

對於週三青年日的五大系列活動 -「看見台灣」、「鏈結世界」、「認識中國」、「司法改革」和「公共轉型」,各系列的召集人在10日晚間的座談會上,也分別說明各自的理念與想法。

台灣公共策益「看見台灣」系列召集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每次選舉都是我們重新認識這塊土地的機會,也是深化主權與人權的過程,今年因為國際高度關注,選舉更成為一個讓國際看見台灣的機會,我們應該更加透過民主人權價值與國際社會連結。

台灣公共策益「鏈結世界」系列召集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強調,台灣的選擇,世界都在看,「我們可以選擇是要搭民主方舟航向全世界,還是要去中國搭山東號然後被美國的福特號教訓一頓」,台灣是個海洋國家,台灣也是世界的台灣,這次就要向世界證明,台灣不只是經濟大國,也是民主、自由、人權的大國。

▲國際媒體、觀選團陸續抵台,台灣公共策益學者接力演說籲青年投票。(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同時也是台灣公共策益「認識中國」系列的召集人認為,大家看現在的香港,就可以知道台灣的民主自由多麼珍貴,是許多民主前輩努力而來,「民主當然不能當飯吃,但沒有民主,我們很難安心吃一頓飯」。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司法改革」系列召集人的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也提到,司法改革是永不停止的進程,我們得改善司法人員的工作品質、減少司法間的弱勢者,減低青少年的犯罪率,消弭詐欺問題,讓我們一起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同時也是台灣公共策益「公正轉型」系列的召集人強調,政府應扮演企業面臨「能源轉型與去碳化」衝擊和競爭的後盾。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青年和脆弱群體必須受到照顧,以彰顯台灣追求的是公正的低碳社會,而非枉顧人民生活的數字目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