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男人為何愛娶未成年嫩妻? 原因竟與生娃有關

▲▼ 中國古代男人為何愛娶「未成年嫩妻」。(圖/翻攝自網易新聞)

▲中國古代女子很早就出嫁。(圖/翻攝自網易新聞)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古代未特別規定結婚年齡,很多女子在15歲甚至13、14歲就出嫁。為何這麼早就要結婚?這與當時的平均壽命、社會風氣等因素有關。

中國古代對年齡有嚴格的說明,譬如「豆蔻」指13、14歲的女孩子,「及笄」指15歲的女生。《禮記·雜記》記載,「女子十有五年許嫁,笄而字。」這意味著女子許嫁的年齡是15歲,若遲遲沒有許嫁,則可以變通處理,《禮記·內則》鄭玄注「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不得不提,漢朝建立之初,由於多年戰爭人口大量減少,為此規定了「早生早育」,甚至不結婚的人還要被罰款。《漢書·惠帝紀》就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因此,在漢朝迎娶一名13、14歲的妻子並不罕見。

按照現代算法,古代女子還未成年、身心靈還在發育期就已嫁做人婦。究其原因,首先中國古代的人平均壽命並不長,好比古人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70歲的人非常稀少。按學者推估,從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平均壽命不到40歲,普通老百姓平均也只有30歲。

在此背景下,加上社會上男尊女卑的風氣,女子主要責任在於傳宗接代,但受限於當時的醫療發展,往往生孩子就等同於「鬼門關前走一回」,因此越早嫁人能生產的歲月越長、多生幾胎的機率越高。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講究三從四德、夫為妻綱,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少女更容易被父權社會的規則所約束;第三個原因是古代嫁娶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條件優秀的女子往往十分搶手,早早就被訂下婚事,若到了一定年紀還無人問津,則會引來鄰里說閒話,因此家族會著急為女兒說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