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寫成「厝」 閩南語漢字專家:自己在詛咒自己

家寫成「厝」,專家擔心自咒倒霉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

把平常的台語讀音寫成文字,在台灣越來越流行,不少人都是直接找個自己認為可能是的字就用了,雖然不正確,但反正無傷大雅,看到的人了解就好,不過專家發現有些用字錯得離譜,尤其把家寫成「厝」,根本是自己詛咒自己,非常觸霉頭。

閩南語漢字專家「阿文先生」分析「厝」音ㄘㄨㄛˋ,意思是暫時放棺材的地方,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往往預先購買棺材,置於側屋中,該屋就是「厝」,所以「厝」的構字從「厂、昔」,「厂」是居處,「昔」則是乾肉、腊(臘)肉,過去所做的,所以「昔」就是已故之人居住的地方才是「厝」。

民俗專家指出,用死人居住或是停放棺材的地方來講自己現在住的房子,這實在是自己詛咒自己,非常觸霉頭,建議千萬不要再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向主張台灣民眾也應該「我手寫我口」的傳播學者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曾經撰文指出,包括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等人都曾經努力讓台語文字化,這非常令人敬佩,而且台語文多數都有對照的文字,應該查明後再使用,例如現在連新聞報導都會把「毋通」(意思是不通、不可)寫成了「母湯」,讓他笑說乾脆來個「父飯」好了。

文字專家阿文先生說,家台語發音的正確文字應該是「茨」,而不是「厝」。「茨」的本字是「次」,古代相通,後來為了區別才加上草字頭,是以茅排列蓋屋,所以從次從草,因為古代的房子就是這樣蓋的,由此可見閩南語才是漢字的古音,許多古詩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包括唐朝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就提到:「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另一位唐朝詩人錢起的「穀口書齋寄楊補闕」也寫:「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文字專家感嘆現在路上所見地名,全都是用「厝」字,只要去查一查「厝」的意思,就會知道意思是「停柩的屋子」,這錯誤可真是太大了。

●本文為愛傳媒授權使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