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看垃圾山、體驗登月50週年!14組神級創作「文化科技論壇」華山登場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登場,鄭麗君體驗黃心健與美國NASA駐場藝術家安德森合製的作品《登月》。(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今年正好是人類登陸月球50週年,你思考過地球與月球的關係嗎?台灣知名VR藝術家黃心健與美國NASA駐場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合製的作品《登月》;還有首次在台公開展出、屢獲世界VR獎的沈浸式動畫《Gloomy Eyes》,14件神級文化科技創作,將於「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開放免費體驗!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登月》中設計6個場景,讓人體驗漫步太空旅行,此為「石之玫瑰」,由法國童話小王子的玫瑰而來的靈感。(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主辦的「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10月4日至5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開,今(3)日文化部長鄭麗君率先體驗現場14件文化科技創作,她對於黃心健與安德森的作品《登月》(To the Moon) 印象深刻,提到今年是人類登陸月球的50年,「這件作品重新讓我們思考地球跟月球的關係,也讓我們從太空的視野回過頭來看人類自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登月》中的「垃圾山」,曾有人建議,將月球當成核廢料的存放場所,因此想像如果有一天月球成為人類棄置廢物的世界⋯⋯。(圖/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分享,包括在場景裡有經過「垃圾山」,藉著太空旅行看待我們怎麼跟環境生活,還有很多人類文化相關故事的內容,因此這作品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人類登陸月球的科學行動,其實也是一種反思,帶出文化史跟反觀自身的人文視野,這就是一種用「人文思維」去引領科技發展非常好的作品,看了非常感動。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登月》場景之一:DNA墓園。(圖/文化部提供)

另外還有首次在台灣公開展出的VR沈浸式動畫《Gloomy Eyes》,由宏達電HTC VIVE ORIGINALS與法國VR製作公司Atlas V聯合製作、屢獲世界VR獎項,鄭麗君說,從中體驗到一種不同的沉浸式,包括我們跟內容互動的關係,彷彿我們也成為一部分,這作品不僅是科技技術本身的突破,而是帶來一種藝術心靈跟視野新的可能、境界。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首次在台灣公開展出的VR沈浸式動畫《Gloomy Eyes》,屢獲世界VR獎項。(圖/文化部提供)

她也特別提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專業劇場工作者開發的「3D數位模擬預演系統」,可以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節省非常多的成本、摸索探索的時間。透過VR技術建立劇場藝術創新應用的全新模式,讓編劇、導演、設計、演出者可更精準瞭解舞台畫面與動線,事先溝通、整合想法,可說是善用科技媒介促進文化蓬勃發展,並以人文思維引領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好範例。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記者林育綾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專業劇場工作者開發的「3D數位模擬預演系統」,可以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節省非常多的成本、時間。(圖/記者林育綾攝)

而實踐大學團隊更運用科技和藝術創作,關懷生態環境,帶來《土地、河川,我們的典寶溪》一系列作品,有繪本、虛擬螢火蟲寶寶,虛擬螢火蟲能連結環保署或特定生態池、河川等偵測站的數據,透過螢火蟲發亮狀況,來判定水質和環境是否良好,目前開放興糖國小學生「認養」,隨時可以觀察,該計畫也還持續進行中。其他作品像是台灣鐵道歷史文化、野台布袋戲⋯等將科技結合文化、在地場景。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記者林育綾攝)

▲▼實踐大學團隊運用科技和藝術創作,關懷生態環境,帶來《土地、河川,我們的典寶溪》一系列作品。(圖/記者林育綾攝)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記者林育綾攝)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記者林育綾攝)
▲「虛擬螢火蟲」能連結環保署或特定生態池、河川等偵測站的數據,若正常發亮,表示水質和環境良好。(圖/記者林育綾攝)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記者林育綾攝)
▲數位結合傳統的野台布袋戲。(圖/記者林育綾攝)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吳明益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影視化,也即將運用科技重現已經不存在的建築。(圖/記者林育綾攝)
▲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即將影視化,也將運用科技重現已經不存在的建築。(圖/記者林育綾攝)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14件文化科技作品之一「台灣鐵道歷史文化:百年輪迴」。(圖/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表示,自己剛上任時,AR和VR的技術也有相當的突破,不過那時候體驗VR,都是進入像義大利古蹟,或是其他國家的內容;但如今在這14件作品中,看到許多是科技結合在地文化元素、故事,以及在地的文史、地景、生態等等的相關內容,也結合在地相關的應用思維,覺得國內的產官學研在這幾年有相當的突破,在文化科技上的發展,整合了技術內容,甚至還有平台發展的計畫,顯示我們已經有發展出完整的文化科技發展思維。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 鄭麗君(左)體驗14件文化科技創作,認為「文化」跟「科技」是互相推升的力量。(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這3年來一直支持文化科技的發展,她認為,從文明發展史來看,科技一直是支持文化發展的重要的載具、媒介,科技發展的思維也受文化的視野影響非常深,所以「文化」跟「科技」是互相推升的力量。

而台灣有許多創意的人才、豐沛多元的文化,也是科技王國,這兩股的力量如果能夠融合、共榮發展,並且讓科技促進文化的傳播跟發展;反過來也讓人文的思維引領科技的應用,相信台灣也可以成為文化科技的王國。

鄭麗君也說,科技最後都會回歸為人服務,為我們的創意、生活服務,包含對生態的關懷,「我們這種多元開放人文的視野,就是台灣最寶貴的力量,我相信這個力量可以回過頭來,引領科技本身發展的方向及應用的方式,所以應該讓創意人才能夠充分掌握數位科技,甚至以文化視野引領科技的發展。」

▲▼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圖/文化部提供)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14件作品,用科技結合在地文化元素、故事。(圖/文化部提供)

如今「文化科技論壇」邁入第2屆,邀請美國、法國、英國、奧地利、瑞士、加拿大等國際文化科技產業專業人士,以沉浸式內容、創新科技應用為論壇主軸,並邀請國內外文化科技產業菁英交流,暢談沉浸式內容製作與體驗、音樂科技、區塊鏈、穿戴式裝置、5G創新應用等8大主題。

活動也與國內44個跨產業公協會、113個企業合作,並集結10個創投加速器、育成中心及22個青創團隊參加,共辦理12場產業分論壇、8場文化科技沙龍及青創團隊Pitch與Match。此外,活動現場也展出14件文化科技的精采創作,期盼與國內業者一起帶動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和前瞻思維。

2019文化科技國際論壇Culture x Tech Next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中4A、中4B館
國際論壇、展示體驗:10月4日至10月5日

論壇詳細資訊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s://cxtn.iiiedu.org.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