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英國研究「玩食物會增進食慾」 網笑歪:別阻止我捏飯糰!

兒童,小孩。(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英國研究,讓孩子玩食物會增加食慾。(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去年2月發表一篇文章,表示讓學齡前的兒童玩盤裡的食物,可以有效增進食慾,尤其在孩子討厭的蔬菜水果,或是原本不熟悉的食物中,效果更明顯;董氏基金會則表示,現在台灣有許多爸媽不讓孩子接觸食物的原貌,讓孩子連香蕉是黃的都不知道,「看起來是保護,其實是殘害。」

這篇文章刊登在《Appetite》雜誌上,顯示學齡前孩子們「跟真正的水果、蔬菜」一起玩感官遊戲,可以幫助他們增加食慾,研究人員表示,孩子們「需要對於事物的真正接觸」,來熟悉這個世界;像是用手碰觸、擠壓、把玩食物,才能讓孩子「明白那是什麼」,進而增加親近感、願意嘗試吃。

董氏基金會表示,根據「食育力:孩子的現在到未來」調查,有2成的國小生完全沒有機會上市場、超市買菜的機會,很多人不知道「菜在煮之前是什麼樣子」,而許多小學老師也向他們反應孩子不會吃不同種類的水果,甚至要求要吃「白香蕉」,原因是爸爸媽媽在家裡都會先剝好,孩子根本不知道「香蕉原本是黃色的」!

董氏基金會。(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表示,接觸食物本身,會讓孩子願意嘗試新的食物。(圖/董氏基金會提供,下同)

而不只小孩,連大人們對食物的敏感度都很低,董氏基金會表示,有老師曾經問他們「百香果需要吐籽嗎?」還有許多人連A菜、萵苣都分不清楚,甚至以為苦瓜要把「上面突起的皮全部削乾淨」,在第一次煮飯的時候鬧了一場笑話,「對食物不熟悉、不會煮飯的人,通常對吃飯的營養與健康也不會太重視。」

董氏基金會表示,孩子面對一項新食物,需要嘗試10~30次以上,只要增加食物熟悉度,就能降低偏食、挑食的機率,以往不准孩子玩食物的原因,有「難以清理」、「不尊重廚師及農夫」的疑慮,但如果讓孩子適度接觸食物,自己學會做菜、了解食物的來源,比空喊「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還要有效。

董氏基金會。(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苗栗卓蘭國小附幼就讓大班的學生花一學期學作菜,從看食譜圖片、推測作法、設計食譜、畫出自己的食譜、洗菜、切菜、再煮出自創料理,不但學會團隊合作,也體會到做菜的辛苦,學會珍惜與感謝食物;高雄九如國小連老師都分享,「自己也是第一次上市場」,花蓮明恥國小也有六年級生因為獲得老闆送的蔥,開心地跳了起來!

董氏基金會表示,以往學校老師於DIY料理課程的印象,都因為有開火、切菜、煎煮炒等動作,覺得危險而禁止學生操作,但其實料理還有做甜點等簡單的方式,大家一起做,流程、分工的統籌,可以訓練孩子的統合與溝通協調能力,甚至發掘自己的長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方式!」

網友知道「玩食物」有助於食慾後,也紛紛笑說「英國研究,真的可靠嗎?」不過也有人說「真的,我吃飯的樂趣都來自玩食物XDDD」還有人笑說,「原來廚師是這樣培養的啊,長知識了」,但大部份人都表示「沒有人可以再阻擋我把飯捏成飯糰啦!」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