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國號古船回歸台灣 一甲子的航海記憶

我們想讓你知道…為自由中國號拍一部橫渡太平洋的電影更好。

地方中心/基隆報導

中式古帆船「自由中國號」睽違半世紀後,17日回家了,參與古船搶救計畫的相關人士與現場唯一的船員家屬代表周傳基及在場民眾、媒體共同見證歷史時刻,文建會文資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說,古船到美國花了115天,再回家卻是57年後,他伸手觸碰船身時,激動得快要落淚。

上午9時許,停靠在基隆港西19碼頭的陽明海運「震明輪」,高舉的吊臂小心翼翼地將古船從船艙緩緩吊起橫移至拖板車,搶救計畫相關人士與船員家屬代表高齡88歲的周傳基(周傳鈞的哥哥)、太平公主號船長劉寧生與現場民眾,共同見證這歷史一刻,在古船的底部還可看到懸掛著一幅幅的美國國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年溝通協調,從拆除命運中搶救回來

1955年,台灣有5名年輕人為了完成航海的夢想,買下一艘中國式木造帆船就叫做「自由中國號」,船上總共6人他們花了115天橫越太平洋抵達美國舊金山參加帆船賽,雖然錯過比賽,仍創下台灣第一艘木造船橫渡太平洋的紀錄。目睹古船回來,周傳基直說非常難得。當年的6名年輕人,如今仍有3名船員還健在,包括周傳鈞、胡露奇和麥克文(Calvin Mehlert)。

經過將近一甲子的歲月,現在這艘極具歷史意義的古帆船,在中美溝通協調下,花了3年才回歸台灣的懷抱,未來將會存放在國際海洋科技博物館,在整修後預計7月1日航海節當天讓更多的民眾來回味台灣早期的航海歷史。

王壽來說,自由中國號再回家卻是57年後,這當中遭遇重重困難,看到古船心情非常激動,伸手摸摸船身時感覺快要落淚了。他說,這艘船能回到台灣,不只是船的價值,還是整個歷史、文化、象徵台灣人精神的價值。

羅綸新院長插上中華民國旗,航海榮耀回歸台灣

古船保存評估計畫主持人、國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羅綸新兩度赴美,參與古船探勘、評估、美國內河段運輸等過程,羅綸新說,自由中國號的船桅隨船回來。

王壽來說,古船要完整修復要克服很多困難,還要找到適合的帆,至於未來如要展示、要不要豎起船桅、揚帆等,都要經過專家審慎評估,「風大怕帆會破掉,不能造成公共危險」。

現在這艘古帆船雖然少了風帆,但當年木造船身漆上的綠色、紅色和藍色彩繪仍保留下來。羅綸新院長今天自備中華民國國旗到場,等古船卸下,將國旗插上自由中國號,象徵曾經的航海榮耀終於回歸台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