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評賴清德520談話向北京甩「尖木棍」 「兩國論」深藏台獨密碼

▲▼520總統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圖/記者李毓康攝)

▲學者認為,賴清德發表的就職演說形同向北京拋出「削尖木棍」。(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20日)發表就職演說,相較前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2020年以「對岸」稱呼中國大陸,賴清德直接使用「中國」用詞,且連續講了7次,賴也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立場相當強硬。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賴清德向北京拋出一根「略為削尖的木棍」,而唯一釋出的善意,就是稱可以從雙邊對等來談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但這是過去馬英九時代就在做的事情,只是回歸正常,何謂善意?」

對於兩岸的未來,賴清德表示,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黃奎博分析,確實符合賴清德一貫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態度,也符合蔡英文兩岸模糊的作法,「賴清德致詞時的說法,有好幾次中國對上中華民國,等於就是在說台灣獨立,只是名字叫中華民國。」

黃奎博回顧,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當時13次以「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台灣人」等用詞,並以「對岸」稱呼大陸,30分鐘演講裡,沒有提一次「中國」,因此從賴清德今日的講稿來看,賴清德只是不敢那麼直接的講一中一台;且何謂「維持現狀」?但現狀是什麼?共機繼續來嗎?這是賴清德要維持的現狀嗎?還是馬英九八年的經濟繁榮呢?模糊以對的論述對台灣未來沒有幫助,若不說清楚,兩岸就是不談判、不交流、不對話,空泛政策淪為口號式內宣。

民進黨執政8年後、並在評估國際情勢與8年前有異之下,賴清德就職演說中,更凸顯「來自中國的威脅」。除了這次並未以單獨篇章談論兩岸交流;未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未提及任何有關「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內容;雖於文章壓軸中談到中華民國憲法,但也在同一段強調,「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對比蔡英文從前較為柔軟的說法,賴清德真的強硬很多」,黃奎博直言,賴清德已把兩岸一邊一國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就職演說通篇都是「兩國論」,但這也是符合賴清德「台獨務實工作者」的信仰,也並非創造新名詞,對北京而言,賴不是台獨的思想者而是是推動者,坐實了北京對他的看法,也代表北京未來將常態化戰備巡演、打壓外交,更加限縮對台的空間。

至於賴清德在團結的部分,提出「不可為政權犧牲國家主權」,這是向藍白喊話?黃奎博表示,賴清德沒有說清楚「什麼主權」,從國民黨角度來看,一有交流就是被罵出賣台灣主權,但國民黨認為台灣是在中華民國主權下的一部分,因此賴這段談話仍無清楚界定,「我可以解讀他會堅持他心中台獨工作者的角色,會堅定維持他的台灣主權,但跟國民黨所要捍衛的主權不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