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8年/「維持現狀」昔被酸空話 獲國際認同取代九二共識

▲▼蔡英文、馬英九。(合成圖/記者屠惠剛攝)

▲蔡英文的兩岸路線主張「維持現狀」,獲得國際民主友好國家的認同,取代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合成圖/記者屠惠剛攝)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儘管兩岸依舊冷凍,區域緊張情勢攀升,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ETtoday新聞雲》推出系列報導,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台灣因為歷史因素,是一個由多元民族組成的社會,兩岸議題更是歷任總統都需面對的課題。對於總統蔡英文來說,在她8年任內,就是幫台灣重新定義最大公約數;從2016年選前,她拋出的「維持現狀」,一直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空話,但經過8年,不可諱言的是,已經扎實地輾壓前總統馬英九奉行的「九二共識」。

回顧2016年就職演說,蔡英文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強調她是依憲法當選總統,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東海與南海問題,主張應先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隨後,她也提及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她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蔡英文在演說中特別強調兩岸既有的政治基礎,包含4個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不可否認的是,從2016年選舉到520就職,蔡英文的兩岸論述緊扣「維持現狀」四個字,而社會各界也抱持懷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空話。不過,2019年元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的談話後,兩岸情勢急遽翻轉。

那是2018年,民進黨剛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身份,黨內瀰漫著低迷與失落。但是,習近平在201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蔡英文當天立即召集國安高層會議,下午便舉行記者會發表談話,回應習近平。

蔡英文在該場記者會上強調,台灣大多數民意反對一國兩制,這是台灣共識,中國必須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處理雙方歧異;同時,她也將馬英九長期主張的「九二共識」,透過習近平的談話定義為「一國兩制」,此舉也幾乎將九二共識宣判死刑。

▼香港運動爆發。(資料照/路透)

▲▼ 香港禁止蒙面法,反送中遊行。(圖/路透)

同一年,就距離台灣不遠、施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局勢急轉直下,一度有200萬示威民眾走上街頭,而香港警察暴力驅離、催淚彈瀰漫整個香港的畫面,開始在台灣媒體、國際媒體間播送。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國際上貿易戰、香港局勢動盪、台灣又準備面對2020的總統大選。2019年的雙十國慶演說,對蔡英文來說,要踩穩兩岸基調是格外重要。

蔡英文在2019年的國慶演說中,「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可以獨佔,『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絕對不是藍色、也不會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從這次演說之後,「中華民國台灣」一直是蔡英文在重要演說、國際場域上使用的名稱。

對於蔡英文來說,她的演說有4個聽眾,分別是「國際社會」、「中國」、「民進黨支持者」,以及「全體國人」。對於國際的聽眾,她要展現穩健、可預測的,不會成為區域的麻煩製造者;至於對於中國,不論說什麼對方都不會滿意,但必須踩住底線,表達民主國家的基本立場與態度。

對於「民進黨支持者」,蔡英文向他們表達出,捍衛主權的決心,遇到壓力不會屈服的態度;而「全體國人」,蔡英文則是向沒有投票給她的人說話,站在國家領導人的高度上,不會將他們拒於門外。

隨後,台灣歷經了一場激烈的總統選舉廝殺,人民再次陷入分裂,蔡英文在2020年的勝選感言中,縫合社會的傷口,是她的首要工作。她在演說中表示,「不管是中華民國派,還是台灣派,這裡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都是我們的名字」。

接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際局勢大轉變,經貿供應鏈重組,台灣藉此機會擠身國際供應鏈,台海「維持現狀」變成世界各國的共識,中國反而成為那個想要改變現狀,造成紛擾的一方。

蔡英文在2021年時,更將與中國交流歸納成「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蔡英文總統發表國慶演說。(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109年國慶大會,蔡英文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圖/記者李毓康攝)

回顧這8年,蔡英文主張的「維持現狀」,從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空話,變成國際社會民主友好國家的共識;民進黨政府從本來被質疑主張「台獨」,改變現狀,讓中國反而成為可能以武力改變現狀,造成區域紛擾的那一方。蔡英文所追求的「最大公約數」,倒是悄敲地讓「中華民國」、「台灣」給融合在一起。

不可諱言,每一次選舉期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總是會被在野黨拿出來鞭打,攻擊的議題不外乎是「兩岸交流停滯」、「兩岸兵兇戰危」、「陸客不來台灣」等等;但現實的結果面,2020年總統大選,在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香港運動的推波助瀾下,蔡英文拿下史上最高817萬票;而2024年大選,在野黨、大陸台辦系統強攻「兵凶戰危」、「和戰抉擇論」,民進黨首次打破政黨輪替的慣例。

兩岸交流確實停滯,在中國單方面預設政治前提下,蔡英文無論如何施展,喊話喊破了喉嚨也無效;可是,台灣人民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兩岸牌」似乎又都是民進黨的紅利。

總體而言,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主張,在過去8年中,尋求台灣社會最大公約數的認同,甚至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相對照,前總統馬英九所奉行的「九二共識」,在國內能再激起的波瀾寥寥可數,殘存的價值,只剩政治人物出訪大陸的口訣金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