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猴痘死亡!皮膚膿瘍壞疽不知已染愛滋 醫揭死亡率飆升關鍵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盛望徽說明新冠肺炎疫情。(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7)日公布國內首例猴痘死亡個案,是一名北部30多歲男性,住院搶救51天仍不治,他確診猴痘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愛滋,當時免疫力嚴重低下,還出現大範圍皮膚膿瘍及壞疽。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表示,猴痘、愛滋感染途徑相同,合併感染個案國際間陸續有零星報告,而猴痘死亡率原本僅0.18%並不高,但如果同時感染愛滋且沒有用藥穩定控制,死亡率會大幅增加至7%。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死亡個案本身未曾接種過Mpox疫苗,今(112)年8月出現相關症狀,過往不知是否有潛在疾病病史,8月因為皮膚潰瘍曾經就醫,當時並未診斷猴痘,一直到9月上旬潰瘍惡化擴大,就醫時發現免疫低下情況嚴重,潰瘍部位形成壞疽,並合併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伺機性感染症狀,後續亦檢驗確診感染愛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詠青指出,個案收治負壓隔離病房,使用抗生素、猴痘抗病毒藥物、HIV治療藥物,並經過多次外科手術清創,但住院過程中免疫低下情況沒有改善,持續惡化,潰瘍壞疽也沒有好轉,後續併發腹腔內感染、敗血性休克,於10月22日因病況惡化,11月1日不幸死亡。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愛滋病患接種猴痘疫苗事宜。(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愛滋病患接種猴痘疫苗事宜。(圖/記者洪巧藍攝)

盛望徽指出,目前猴痘死亡率還是很低,一般族群僅0.18%,風險比新冠肺炎要低,至於愛滋感染者,只要病毒量控制好、免疫功能維持,死亡率僅比一般族群略高,但如果感染愛滋且沒有進行用藥控制,死亡率則可高達7%。

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個案發病就醫時已經發現免疫力低下嚴重,應該不是同時感染猴痘與HIV,最可能是先感染HIV而不自知。

疾管署呼籲有性行為者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感染性病、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等),每3至6個月篩檢1次,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維持免疫狀況,同時也呼籲符合猴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及早完成2劑疫苗之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及避免重症發生。

▲▼猴痘(Mpox)疫苗接種對象及注意事項。(圖/疾管署提供)

▲▼猴痘(Mpox)疫苗接種對象及注意事項(上)、愛滋篩檢建議與管道(下)。(圖/疾管署提供)

▲▼愛滋篩檢頻率及管道。(圖/疾管署提供)

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11月6日累計確診355例病例(338例本土及17例境外移入),其中343例已康復結案,12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疾管署表示,國際上Mpox疫情仍然持續,西太平洋及東南亞區今年7月起明顯上升,歐洲區9月後亦有捲土重來跡象,美洲區則持續流行,目前國內Mpox本土疫情呈散發流行,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雖然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但免疫狀況不佳之患者(尤其是CD4<200 cells/mm3者)仍可造成重症,包括:敗血症、肺炎、腦炎、角膜炎及影響視力等,甚至死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