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造潛艦亮相 吳斯懷:還有問題要克服

▲▼海軍首艘國造潛艦IDS原型艦「海鯤軍艦」,海鯤號。(圖/記者蘇晏男攝)

▲海軍首艘國造潛艦IDS原型艦「海鯤軍艦」。(圖/記者蘇晏男攝)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海軍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28日正式亮相下水,立委吳斯懷說,他雖全力支持,但該案離正式成軍,尚有諸多問題須克服,國防部絕不可為了政治、為了大內宣,迫於上級的壓力,疏忽對程序節點的管制,趕工而忽略應注意的細節與程序、忽視對品質的要求,否則欲速則不達,不但得不償失,安全與品質的風險更將大大提高。

吳斯懷說,潛艦建造與水面艦不同是,潛艦建造係由內而外,船段組合代表所有裝備均已到位並完成整合測試,才進行船段組合,並下水。9月28日「下水」,10月1日進行泊港測試(HAT),來得及嗎?提醒國防部,所有裝備都必須在岸上先測試,需很長的時間反覆調校,由單機、再系統!全部都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其中紅區裝備涉及產製國家更多,要將每一裝備熟諳,且組合成系統後經長時間運作穩定,才能裝艦。

另外,吳斯懷提到,海軍退役中將梁功凱,曾投書媒體。提醒國造潛艦有五大風險,重點是被低估的國造潛艦成本風險,依據海軍的經驗,潛艦的使用壽期將長達40年,所以成本考量必須涵蓋整個「壽期成本」,即「獲得成本」加上40年壽期的「維持成本」。這部分往往被忽略低估,卻早已被有心人給盯上。

吳斯懷也指出,首艘國造潛艦構型的裝備性能,恐不足以面對未來40年的敵情威脅,無法形成「有效戰力」,另真正的「國防自主」需要「軟硬兼顧」,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設計研發能量。否則只是勞民傷財,只有少數人獲利,對國軍的建軍不但無益,且將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吳斯懷表示,日前媒體報導,潛艦國造計畫召集人黃曙光接受媒體訪問稱,期望2025年能完成3艘國造潛艦,2027年可達4艘。但國防部堅持首艘國造潛艦須通過作戰測試評估後,始編列後續預算。黃曙光不在國防部指揮鏈內,無權置喙國軍建軍備戰事宜,潛艦後續需求,預算分配、預算編列都是國防部權責,也籲請邱部長堅守立場,為所當為,言所當言。

吳斯懷喊,樂見「海鯤」艦命名下水,邁向下一個節點,大家不糾結「下水」的定義,只問「海鯤」艦是否已出乾塢?沒有出乾塢如何稱之「下水」?喊話國防部要注意欲速則不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