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兩銀行宣布「停辦現金業務」 官媒警告:將失去安身立命基礎

▲▼人民幣,美金,中美貿易戰。(圖/CFP)

▲大陸行動支付盛行,許多人已幾乎不使用現金。(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大陸兩間銀行日前宣布停辦人民幣現金業務,引起大量討論。對此,大陸權威官媒《經濟日報》24日發文指出,停辦現金業務可能形成的預期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覷,「出現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要高度重視,嚴肅對待,妥善解決。」

文章提到,近年來,個別農信社、外資銀行甚至國有大行,出現了個別停辦現金業務的苗頭,停辦的藉口更是五花八門:業務轉型升級、現金業務較少、控制成本、降低業務管理風險等等,「當前,需要警惕這些認為人民幣現金業務『只賺吆喝不賺錢』,甚至想『一停了之』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

文章指出,對於商業銀行、農信社等機構來說,現金服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金融服務,是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一心只想著壓降成本,無視社會效益,缺乏服務意識,那就脫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銀行也將因此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礎。

▼大陸部分場所已可使用「數字人民幣」。

▲數位人民幣首次加入上海大型商場營銷活動。(圖/CFP)

文章提到,近年來,雖然「掃碼」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已十分便利,但人們的現金需求依然旺盛。人民銀行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現金淨投放6510億元。截至2021年末,流通中現金(M0)達9.08萬億元,首次突破9萬億元大關;M0同比增長7.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文章指出,個別銀行停辦人民幣現金業務,雖然對現金業務「總盤子」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停辦現金業務可能形成的預期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覷,「對於監管層來說,出現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要高度重視,嚴肅對待,妥善解決。」

文章強調,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現金服務不僅不能停,接下來還需要繼續提升現金服務的能力和水準,通過優化流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通過建設數位化、集約化的現金服務體系等來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精細化水準,切實把金融為民落到實處。

另外,大陸央行、銀保監會日前也曾開會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紮實做好人民幣現金存取業務,凡設有實體網點的商業銀行、農信社等機構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