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明年國防預算 嚴德發:重點放「發展不對稱戰力」

嚴部長主持記者節餐會 強調國軍時刻守護家園

軍聞社/記者周昇煒報導

國防部長嚴德發5日於三軍軍官俱樂部主持「107年記者節聯誼餐會」時表示,國軍是一支平日堅守崗位,默默付出,展現「平時救災守護家園、戰時捍衛國家安全」的國軍核心價值,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鋼鐵勁旅;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國軍永遠與民眾在一起,共同守護家園。

為感謝媒體記者朋友長年報導國防新聞的辛勞,國防部晚間邀請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姚琢奇,以及國內、外記者共同參加媒體餐會,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及國防部所屬單位主官均出席餐會。

嚴部長致詞時表示,今年適逢金門「八二三戰役」60周年,在60年前時任勞工通訊社記者的姚老師,自願與中央通訊社陳永魁等10餘人前往戰地採訪,親眼見證這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戰役,姚老師不懼生死,在海上、在砲兵陣地等火線上,用鏡頭及文字見證軍民一心奮勇抗敵、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

嚴部長指出,令人惋惜的是,國內的台灣新生報記者徐摶九、中國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攝影新聞社記者傅資生、中華日報記者吳旭、韓國時報記者崔秉宇及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等6人,不幸於金門料羅灣罹難,也因姚老師積極奔走爭取下,才得以讓這6位殉職的前賢於97年入祀金門忠烈祠,殉職的前賢們魂歸其所,獲得應有的尊敬。

姚老師對新聞工作不畏生死,竭盡心力;對於殉職同業的尊嚴更是全力捍衛,不讓他們在歷史上缺席,嚴部長特別表彰姚老師「是軍事記者的勇者,更是典範」。

嚴部長主持記者節餐會 強調國軍時刻守護家園

嚴部長並表示,上月底中南部淹水,國軍官兵和記者朋友共同以犧牲奉獻的愛國情操前往災區;官兵們發揮「苦民所苦、疾民所疾」的精神,並遵三軍統帥指導,做到了「民眾的需要在哪裡,國軍就支援到哪裡」,讓國人深刻感受到政府及國軍對救災的重視與用心。

多次前往災區視導國軍官兵救災情況的嚴部長指出,三軍弟兄姐妹們發揮聯合作戰的精神,就算環境再差、工作再辛勞,但是都沒有人喊苦,也沒有人叫累,依然精神抖擻的協助民眾盡快恢復家園,「我看了以後非常感動,這也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國軍值得驕傲的地方,我也要向背後辛苦的軍眷們致上最高敬意」。

嚴部長也強調,回顧歷次的中共遠海長航訓練,國軍官兵都堅守崗位,無論從空中、海上的巡弋監偵,以及地面的國土防衛,在在顯示,只要國軍在,國家的安全一定能夠確保,也一定能做到總統勉勵國軍的「只要國軍在,臺灣一定在」的要求。

嚴部長表示,從今年2月6日的花蓮地震,國軍官兵在第一時間即趕赴災區,快速搶救陷入瓦礫間的災民,到這次的中、南部豪大雨災情,國軍官兵投入防災、離災、救災與防疫消毒等任務,「我可以自豪的說,國軍官兵平時的訓練是紮實的、是絕對可以打仗的、更可以化為大愛,在災害來臨時,全心全意守護我們的家園」。

國防部:嚴密掌握天氣動態 持續投入復原工作

「無論國軍的戰備演訓或是災害救援,記者朋友始終站在第一線,忠實紀錄國軍每一個畫面、每一段歷史,可說是國軍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嚴部長指出,這些忠實的紀錄,也將成為國軍光輝的歷史,所以特別感謝所有媒體朋友能夠擴大且正面報導國軍辛苦的一面,讓國人瞭解國軍始終與民眾在一起,國軍就是民眾安全的守護者,永遠都會保護國人的安全。

嚴部長表示,過去半年來,在各位記者朋友的監督與鼓勵下,國防部陸續完成了「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漢光34號演習」、「陸軍AH-64E型機全作戰能力成軍典禮」、「『新海軍啟航』紀念碑揭牌典禮」等重大國防施政成果,目前各項年度重大工作及戰備訓練工作均按計畫期程順利完成或持續推展中。

針對行政院提升明年度國防預算額度,嚴部長特別強調,國防部為加速達成建軍及提升戰力目標,將置重點於「落實國防自主政策」、「發展不對稱戰力」、「籌獲先進武器系統」、「維持主戰裝備妥善」,以及「改善官兵生活設施」等要項;未來若獲新增重大武器裝備採購案,也可檢討動支預備金或編列特別預算支應,以具體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確保國家安全及區域和平穩定。

在志願役人才招募部分,嚴部長表示,目前整體志願役編現,由原78%已提升至80.7%,預期年底可達到預定的81%目標;在人員素質提升方面,志願役人力培養以中、長役期為主,分別施予1至4年專長養成訓練,並於任官服役後,隨留營向上發展,透過進修及深造教育,持續提高素質,使其具備勝任各層級職務的能力,提升國軍戰力。

最後,部長也代表全體國軍官兵祝福與會貴賓們「記者節」快樂,感謝媒體記者年來對國防施政的指教與建言,並做國軍最忠實的諍友。

▼漢光34號演習中的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圖/記者李毓康攝)

▲▼漢光34號演習,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圖/記者李毓康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