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乳業15年來最艱難時刻 消費者需求大減「虧損面破60%」

▲內蒙古乳牛養殖戶。(圖/CFP)

▲大陸乳業面臨困境。(圖/CFP)

實習記者高語璠/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乳製品消費疲軟,加上近2年國內生奶行業加速擴產,以及飼養成本高漲,生奶的供需平衡被打破,養殖行業虧損面超過60%,中小牧場再次面臨「殺牛」退出的困境。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更在論壇中提到,中國乳業正面臨2008年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據荷蘭皇家菲仕蘭和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每日攝取奶製品人數不斷下降,僅為240毫升,與過去兩年相比也有所減少。

▲內蒙古乳牛養殖戶。(圖/CFP)

《上觀》報導,2014年,由於市場供需失衡,國內生奶行業曾遭遇「過山車」式的週期起伏,特別是從2015年至2018年間,中國奶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大陸50%的牧場陷入虧損,「倒奶殺牛」之下,奶牛存欄(某個區域飼養的奶牛數量)也大幅減少,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的統計,奶牛存欄數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9年的471萬頭。

2018年以來,觸底後的牛奶價格進入上行週期,除了乳企大規模自建大型牧場外,大陸養殖戶也在加速擴欄或新建牧場,帶來了生奶供給量的快速增長,2020年大陸生奶產量甚至創下13年來增速最快,當年大陸奶產量和奶價完成了U字反轉。

但新週期來的格外快,2022年疫情影響下,大陸乳製品消費增長疲軟,導致了生奶供給階段性過剩,疊加成本的上升,2023年上半年行業再次到了艱難的時刻。

高鴻賓說,目前無論是加工企業還是畜牧企業都面臨嚴重的困難,這也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行業最困難的一年。疫情3年,受到消費者需求的推動,大陸乳業的消費增速遠超過去10年,但目前行業面臨消費疲軟、奶價下降、成本上升,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和壓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