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本周「日增破千」 醫喊陣痛期長達半年!預言未來光景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13日新增744例本土確診,超越去年三級警戒單日721例紀錄,創歷史新高。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台灣用較溫和的方法達到與病毒共存,優點是過程中傷亡較少,缺點是陣痛期拉長,半年內將不斷與病毒拉鋸、牽扯,「未來可能只能將確診者和親密接觸者匡列隔離,執行簡單的疫調,到時社會將是另一番局面。」

謝宗學在「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提到,疫情規模增長的速度比他原本預期的要快很多,12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00人不會太意外,但隔一天就衝到超過700人,指數規模的上升隱約成形,本周有很大的機率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將超過1000人。

▼謝宗學認為,未來半年內將不斷與病毒拉鋸、牽扯。(圖/記者屠惠剛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口罩、戴口罩。(圖/記者屠惠剛攝)

謝宗學說,在第一線醫療觀察,無症狀和輕症在家休養的制度未來勢必要執行,不然醫院端很快會被塞滿,只要新增確診病例指數型增加態勢無法壓制,正式居家照護將越早啟動。

謝宗學指出,醫療端因為醫護人員染疫或被隔離造成醫療量能衰減的問題,將在社區疫情迅速攀升時浮出檯面,就像戰場的兩端,攻擊方(染疫人數)不斷補充兵力,防守方(醫護人力)守軍逐漸減少,戰場的優勢最後將傾向何方,不言而喻。

謝宗學認為,因此必須有一個斷點,當社區疫情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適當限制部分社交活動讓醫護人員有喘息的空間,或許是需要考慮的做法;再者,嚴格執行輕重症分流,讓醫院端全力治療中重症患者,不要因為輕症耗費醫療量能,是絕對需要確實執行的步驟。

▼13日新增744例本土確診。(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4/13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

「詳細的疫調將隨著染疫人數增加逐漸失去功效」,謝宗學表示,未來可能只能將確診者和親密接觸者匡列隔離,執行簡單的疫調,到時社會將是另一番局面。

謝宗學說,國外放任疫情升溫,約2個月達到高峰;台灣社區內防禦較強,將花更長的時間才達到高峰,用較溫和的方法達到與病毒共存,優點是過程中傷亡較少,缺點是陣痛期拉長,未來半年內將不斷與病毒拉鋸、牽扯,「我們必須開始習慣與過去兩年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慢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