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超過這數字「就該封了」 醫:現在慢慢放病毒進來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2日新增160例本土確診,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如果確診突然變500、1000例,當然就該封了,因為超過醫療量能線。他也認為,「長時間少量累積感染」就不會阻礙共存步調,「現在開始我們要慢慢放一些病毒進來,除非出現意外變化否則不會停。」

「在升溫耶,到底要不要封一下?」姜冠宇在「姜冠宇醫師 Pro'spect」臉書說,只要有正確的觀念,你就不用被不是0的數字嚇到杏仁核爆炸,連續幾天下來「50 -> 80 -> 100 -> 160」,以這樣描繪出的曲線是安全的。

姜冠宇提到,當然,不能排除未來有變化,一有指數上升,比方說突然變500、1000,那當然就該封了,因為超過了醫療量能線;同時這數字也代表深入高齡、身體差的族群,就會有人在醫療支持不夠之下死亡,不是確診、其他疾病的民眾也會在醫療排擠下死亡,這就是香港死亡率迥異、病人睡在屍袋旁的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正值清明4天連假。(圖/資料照/記者周宸亘攝)

▲過年,返鄉,通勤,高鐵,人潮,客運,轉運站,搭車,火車。(圖/記者周宸亘攝)

姜冠宇提醒,所以該做的監測都仍然要做,我們只需要避免「短時間大量感染」,但「長時間少量累積感染」,就不會阻礙我們的共存步調,因為累積感染是需要的,這是建立「混合免疫社區」的必備條件。

姜冠宇指出,國外是已經大量感染,所以疫苗打夠就開放了;台灣則是該打的針打完之後,等到「你身邊沒有被感染過的朋友,就是你沒有朋友」的那一天,就跟別的國家一樣,這個共存的所有階段大致就完成了。

姜冠宇表示,沒錯,現在開始我們要慢慢放一些病毒進來,除非出現意外變化否則不會停,這最終應該是每天幾百人被感染的狀況,不太會讓它超過千,因為國外死亡率是落在千分之1到2之內,所以壓在幾百人就不容易有死亡出來,醫療也比較好支持,「這個挑戰很漫長,也不排除有挫折只好重來,我想大概會一路到年底吧。」

▼姜冠宇發文。(圖/翻攝姜冠宇臉書)

(圖/翻攝姜冠宇臉書)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