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神秘構造「軟硬兼具」 新研究顛覆舊理論

▲推翻理論,地球核心構造軟硬兼具。(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推翻理論,地球核心構造軟硬兼具。(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實習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地球的內核是含鐵的實心固體。夏威夷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巴勒特(Rhett Butler)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他認為地球的「固體」內核實際上由一系列液體、軟和硬結構組成。巴勒特的研究震驚了物理界,這與過去科學家對地球結構的認知大大不同。

Mail Online報導,地球的內部像洋蔥一樣分層,鐵鎳內核的半徑為745英里,約為月球大小的四分之三,周圍環繞著約1,500英里厚的熔融鐵和鎳的流體外核。外核被一層厚達1,800英里的熱岩地幔包圍著,地表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岩石地殼。 由於內核是如此難以接近,研究人員不得不依靠地震波來探測地球最內層。

研究結果發表於《地球與行星內部物理學》(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雜誌上,巴特勒及團隊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內核的特徵,與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機構的研究科學家 Seiji Tsuboi 使用了相同的地震儀數據。當地震波穿過地球的各層時,速度會發生變化,並且可能會根據該層的礦物質、溫度和密度而反射或折射。

據《Live Science》報導引述,巴勒特表示,「這項發現與1970年代以來的學說有所出入,我們認為,在內核頂部約150英里處,有硬、軟、液態或糊狀鐵合金的相鄰區域,這對地球的組成、熱史(thermal history)和演化有了新的想法。」

報導最後提及,研究人員現在計劃使用地球模擬計算機對內核結構進行更詳細的建模,以便了解與地球地磁場的各種特徵的比較情況。巴特勒表示,「從地震學中了解內核構造,可以建立更好的地磁場預測模型,以便保護磁場和地球上的生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新奇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