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在家「窩裡橫」、出外一條蟲 偷走孩子安全感的其實是家長


▲出外一條蟲!孩子在家「窩裡橫」怎麼辦?。(圖/蔡清雯提供/示意圖,與本文內容提及學校無關)

文/張旭鎧(阿鎧老師)


經常聽到媽媽們說:我麼家寶寶在家很活潑,爭強好勝,甚至會欺負更大的小朋友,但是一出去就蔫了,總是粘著大人,變得很膽小,這個時候,家裡的長輩就會半開玩笑的說:
這孩子就是「窩裡橫」,外面就一條蟲了。當然,在熟悉的環境裡面,所有的人都會更加自信和放縱,而到新的環境中,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孩子也是一樣的。任何事情在一定範圍內都是合理的,但是當孩子對新環境表現出過度的敏感緊張和抗拒,跟在家裡的表現截然不同,爸爸媽媽就應該對「窩裡橫」的問題,引起重視了。

什麼孩子會變成「窩裡橫」呢?

第一:孩子窩裡橫,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感覺統合就是人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境中獲取資訊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資訊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覺統合失調,將會不同程度的削弱人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在現代化家庭中,高達85%的孩子有感覺失調的問題,其中約有30%的兒童為重度感統失調。感統能力較差的孩子在與外界接觸的時候,對周遭資訊的整合能力比較差,對環境的適應就會比較慢,所以當走出家門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孩子會變的敏感謹慎甚至害怕,表現出跟家裡不一樣的一面。所以,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加強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比如讓孩子盡情的翻滾;用刺球(觸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刺激,用軟毛刷在孩子皮膚上進行各種輕重、順序不一的刷動;還有全身皮膚的撫觸、按摩、腳底按摩;或者蒙上寶寶的眼睛、讓寶寶用手觸摸不同的物品,讓孩子猜物;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冷熱軟硬等不同感覺的東西等等。

第二:在外沒有安全感,孩子回家要發洩了

孩子在外面表現出對陌生人的焦慮,膽小怯懦,回到家之後就會,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家人,尋求安全感,另一方面卻不自覺地用焦慮和反抗來對付家人,以釋放壓力,尋求心理平衡。

▲偷走孩子安全感的其實是家長。(圖為示意圖,與本文內容提無關/記者季相儒攝)

第三:偷走孩子安全感的往往是家長自己

1、過度保護

爸爸媽媽們對孩子過度保護了,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這個不讓碰,那個不讓動,甚至還會經常恐嚇孩子外面有壞人。所以對於寶寶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寶寶自己嘗試去做,寶寶有一點成功,有一點努力,都應當及時地誇獎寶寶,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備寶寶,責備會讓寶寶更不知所措。寶寶需要爸媽的引導。爸媽在這個階段不要給寶寶設置過高的目標。一旦寶寶產生挫折感,就會產生失落感,產生自卑。

2、過分溺愛

知道你很愛寶寶,但是千萬不要過度溺愛,因為過分的溺愛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以寶寶為中心的家庭關係,導致寶寶自大,自私和任性,當離開了這樣的環境跟其他人相處時,孩子容易受挫,造成不愉快的體驗,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從小教會孩子懂禮貌守規則。

3、要求太高

爸爸媽媽對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設置了太高的要求,這樣給孩子造成壓力,家長們在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要求孩子叫這個叫那個,希望孩子大大方方,可以很快的融入其他的小朋友,當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家長會不自覺的表現出失望。

最後要強調一下:最首先的一點,家長們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哦!有些謹慎型的孩子進入外部環境時,不敢輕易放開自己,需要觀察確定安全的前提下,才敢自心流露,大膽融入。還是那句老話,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爸爸媽媽應該從自身開始改變,更理性的對待孩子,引導孩子認知周遭的一切,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需求,協助孩子融入外部環境。

★張旭鎧(阿鎧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畢業於高雄醫學院復健醫學系,現任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育有一女一子,《五分鐘玩出專注力》系列作者、超級電視台《超級小英雄》節目專家。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見「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部落格

★更多資訊請上「張旭鎧.阿鎧老師」粉絲團

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