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融資白名單 銀行業避險認定「僅供參考」

▲房市,天津,貸款。(圖/CFP)

▲大陸房企接連爆雷。(圖/CFP)

文/中央社上海3日電

中國政府擬制訂有資格獲得融資的房地產開發商白名單。相關人士指出,對銀行而言,這份名單更多是參考,因銀行也有自身避險考量,且現有的融資政策只是延後風險爆發的時間。

中國政府正草擬有資格獲得融資的房地產開發商白名單,近期多家銀行召開房企交流座談會,業界解讀,這是為了房地產開發商白名單的草擬做準備。

經濟觀察報引述銀行相關人士指出,雖然監管部門確實草擬了一份涉貸的白名單,然而目前商業銀行並沒有收到任何與白名單相關文件,且對於銀行來說,這份名單更偏向參考性質。

據報導,這份白名單包含19家央企、13家地方國企、5家混合所有制企業、10家未面臨風險的民企,以及3家已經債務違約但規模較小的民營房企等50間。

▲房市,貸款,樓盤。(圖/CFP)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在報導中透露,這50家房企白名單只是監管層的建議,在新政執行的過程中,銀行會結合自身業務和風險控管標準,在自有名單基礎上做相應調整,「每家銀行都有相應的企業白名單作為參考,白名單房企不一定全部能獲得融資,沒有進入白名單的企業也有獲得融資的機會」。

報導引述多名銀行相關人士指出,因房地產業而形成的呆帳,以及正在展延期限但償還風險大的債務,銀行需要犧牲約3到5年的利潤,才可以化解風險。但銀行的風險來源除了房地產外,還有城投和其他領域,「銀行不願也無力承擔更多風險,因此在風控方面更加謹慎,對潛在風險容忍度更低」。

上述業內人士坦言,銀行除了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也需要對投資人負責。所以監管是鼓勵銀行支持房地產,而非直接下達指示,「即便是三個不低於政策下,風控依然是無法逾越的紅線。」

「三個不低於」所指為「各銀行自身房地產貸款增速不低於銀行業平均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對公貸款增速不低於本行對公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個人按揭貸款增速不低於本行按揭貸款增速」。

相關人士說,如果房地產開發商願意提供額外的優質抵押物,銀行也願意參與保交付項目的配套融資,但對目前進行保交付專案的開發商來說,符合抵押要求的資產並不多。

房企和銀行人士普遍表示,房地產問題的真正根源是市場趨緩,只有終端市場回暖,才能徹底解決房企的難題,「現有的融資政策只是延長了風險爆發的時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