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鐵人打選戰拚後發先至 侯友宜警探特質成訪美助力

▲侯友宜出席全美愛國同鄉會。(圖/記者鄭佩玟攝)

▲侯友宜出席全美愛國同鄉會。(圖/記者鄭佩玟攝)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訪美返台後,延續訪美「紅利」,採取主動出擊策略,全方拼選舉, 每日行程從早到晚都排了滿滿滿,堪稱「鐵人」。事實上,侯友宜早在美國就展現驚人體力,第一天在紐約一早8點接受媒體聯訪,隨後馬不停蹄地前往智庫談話、參訪紐約警局、拜會僑社、出席僑宴等7個行程,直至晚間8點才有機會休息,每日睡眠時間大概不到4小時,展現力搏2024選情「逆轉勝」的決心,更展現其「鐵漢警探」的體魄及意志力。

出發訪美前,侯辦所公布的行程簡表就十分驚人,每日拜訪多個智庫、拜會僑社,幾乎每晚參加僑宴,堪稱是鐵人行程,而侯的好體力,讓這趟美國「面試」可說是相當成功,侯進入華府連見16位參、眾議員,赴布魯金斯研究院等4家重要智庫交流,以及奔走於紐約、紐澤西、華府、舊金山4城僑界等行程,相較頂著副總統頭銜、必須低調穩當過境的賴清德,侯友宜掀起更多的媒體曝光效應,達成「後發先至」的亮眼成績。

此次訪美行的最高潮,則在侯友宜訪美最後一夜出現。當晚,舊金山僑宴進行到一半,26年前,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案,被侯友宜從武官官邸抱出的嬰兒查克驚喜現身,向侯表達當年救命的感謝之恩。只見查克注視著侯友宜,激動地表示,「我來,只是想跟你說謝謝,你對我非常非常重要!」短短一句話霎時間讓侯友宜眼眶泛紅,也把現場支持者帶回26年前的那天晚上,腦海中浮現的便是鐵漢形象的「侯警探」。

除了最後一日與查克相擁,喚醒大家對於侯警探的記憶,侯友宜也把握與學者拜會的時間,傳達自身經歷、經驗總結而來的「攻堅理論」,讓政治不再只是「空口說白話」的符號理論,而是以「警察故事」為輔的實例來支撐論述。或許,侯的論述在台灣造勢場合已一再被提及,但美方學者卻以「具體(specific)」來形容侯的論述與認知,活靈活現的舉例明顯是一張好牌。

另外,侯友宜拜會國會參、眾議員時,與會人士透露,美方認為侯友宜對兩岸及台美關係論述清楚,且美國人普遍對軍、警族群給予高度重視與尊重,因此不少參、眾議員都對侯友宜過去警政背景相當有興趣,讓警察身份意外成為席間熱議話題。

綜觀而言,侯友宜此次訪美所拋出的「3D戰略」,不僅洗刷了民進黨一再貼給國民黨「北京戰略利益代理人」的「紅標籤」,更讓綠營自2016大選以來,不停在華府形塑「民進黨主政符合美方利益、國民黨上台符合北京利益」的二元化輿論被破解。除此之外,侯不迴避與大陸展開對話,也接受回歸憲法九二共識的態度,這是美國朝野可接受的立場,一定程度獲得美方政策界主流的肯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