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懷孕期間確診可能影響胎兒「大腦神經發育」

孕婦,懷孕,大肚子。(圖/達志/示意圖)

▲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重症和死亡風險更高,也更有可能發生早產或嚴重併發症的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在子宮中接觸過新冠病毒的嬰兒,在出生後一年更有可能被診斷出神經發育障礙,包含自閉症等與大腦神經系統發展有關的症狀,尤其在懷孕後期暴露於病毒中的胎兒,其發生機率更高。

根據哈佛大學麻州總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婦產科刊載在《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調查了院內7772名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出生的嬰兒,其中222名嬰兒的雙親在懷孕時曾確診新冠肺炎,結果發現若嬰兒在子宮內接觸過新冠病毒,那麼在分娩後第一年更有可能被診斷出神經發育障礙。

研究指出,神經發育障礙包含很多症狀,如自閉症、雙相情緒障礙症(bipolar disorder)、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和學習困難等,這些都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有關。研究人員指出,雖然以上許多症狀會到年紀漸長才出現,但在子宮中曾接觸新冠病毒的胎兒,更容易被診斷出與口語、語言和運動功能相關的神經發育問題。

▲▼孩子,嬰兒,懷孕,新生兒,寶寶。(圖/取自Pixabay)

▲若嬰兒在子宮內接觸過新冠病毒,那麼在分娩後第一年更有可能被診斷出神經發育障礙。(圖/取自Pixabay)

即使研究人員考慮了種族、經濟狀況、孕婦年齡、胎兒性別等其他因素,但發現雙親曾確診新冠肺炎的這個關聯仍舊存在。研究結果也顯示,母親在懷孕後期才確診,嬰兒出現神經發育障礙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結果顯示,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重症和死亡風險更高,也更有可能發生早產或嚴重併發症的問題,早產嬰兒也可能面臨短期或長期的健康問題。即便如此,目前孕婦的疫苗覆蓋率依舊很低。研究人員也指出,由於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確實在新冠肺炎和神經發育問題建立確切的因果關係。

目前這項研究僅涵蓋在疫情期間出生一年的嬰兒,但由於許多神經發育障礙會到幼兒期,甚至是青春期或成年才會顯現出來,因此很難完全理解影響規模,且研究調查時間為2020年,當時主流毒株為原始毒株與Alpha毒株,後續的Delta病毒和Omicron病毒影響,仍值得繼續研究。

►美研究:這類人出現「長新冠」可能性高4倍 建議定期測血糖
►美國BA.4、BA.5佔比上升! 專家警告:恐快速成為主流毒株
►兒童也會長新冠!哪個症狀最常見、疫苗能預防嗎? 5大QA一次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