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又登BBC!學者狂推「5大防疫策略」:我們必須學習

▲▼化兵群執行臺商團隔離住所消毒任務。(圖/國防部提供)

▲台灣防疫交出亮眼成績,再度躍上BBC。圖為國防部化兵群執行臺商團隔離住所消毒任務。(圖/國防部提供)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英國BBC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台灣、香港、南韓與日本的地理位置與中國相近,如今卻相對成功地阻止病毒蔓延,具體防疫措施包括檢測、隔離、迅速行動、保持社交距離與宣導公共衛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教授寧斯瓦(Tobert Nyenswah)提及上述「5大防疫策略」時直言,「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

BBC報導,台灣、香港、南韓與日本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近,如今與大多數國家相比,卻更成功遏止疫情。寧斯瓦認為,中國的極端措施在其他民主國家內較難實行,上述四地採取截然不同的方法,也依然有效防疫,因為迅速採取行動,並實施一系列創新的政策,「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

一、廣泛檢測,及早發現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各界專家一致認為,廣泛檢測、盡早找出病例,是控制疫情的關鍵與根本手段。WHO秘書長譚德塞也曾說,「我們要對所有國家發出的信號很簡單,檢測、檢測、再檢測……不能蒙著雙眼防疫。」

寧斯瓦表示,如果不知道多少人染疫,就不可能了解疫情究竟多嚴峻,也無法採取適當行動。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傳染病學教授強森(Krys Johnson)也說,「不檢測的國家病例快速增加」,如果只檢測重症患者,不但數據不夠精準,也可能讓輕症患者繼續傳播病毒。

二、隔離切斷感染源

檢測能夠隔離患者,防止病毒傳播,也有助於盡早發現無症狀、感染初期的新病例。台灣要求疑似病例居家隔離,違反者將面臨罰款,並且透過調閱監視器、查詢大眾交通紀錄以及拜訪患者等措施,積極追查接觸史,有效防疫。寧斯瓦認為,查明潛在感染源是上述政策的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圖/記者徐斌慎攝)

▲台灣及早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被外界認為是迅速行動、成功遏止疫情的主因之一。(圖/記者徐斌慎攝)

三、及早準備,迅速行動

寧斯瓦曾參與伊波拉疫情防治,他認為,準備充足、迅速行動是疫情爆發初期的防疫關鍵,歐美各國都曾有欠缺準備、行動遲緩的問題,而積極追查、隔離新病例則是台灣控制病毒傳播的決定性因素,台灣1月中旬確認社區人傳人案例以後,就開始篩檢來自武漢的所有旅客,再度證明「時機是決定性的因素。」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也曾刊文指出,台灣防疫成功,一部分是因為早在2003年SARS危機以後就創立許多研究、演練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早做好準備。

▲▼口罩之亂 武漢肺炎 買口罩 戴口罩。(圖/記者屠惠剛攝)

▲台灣從2003年SARS疫情中汲取經驗,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措施盛行。(圖/記者屠惠剛攝)

四、保持社交距離

寧斯瓦表示,如果病毒已經攻入,站穩腳步,光靠遏止手段已經不足夠,應該迅速實施社交距離,才是保護國民最有效的方式,而台灣已有先例,例如居家辦公、取消活動與學校停課等。

五、宣傳公共衛生

WHO提到,勤洗手等衛生習慣對於防止感染至關重要。寧斯瓦認為,許多亞洲國家在SARS疫情中學到教訓,非常清楚個人衛生對於防止病毒傳播的重要性,台灣民眾外出戴口罩、店家提供消毒與洗手液的做法非常普遍,也讓防疫工作更加有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