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於2021年制定「奧特亞羅瓦行動計畫」,這代表著APEC晉升到一個新階段,是一個更廣泛、更具雄心壯志的目標,且將持續透過各項工作來達成目標;而這些工作概括區分成三大驅動力包括:貿易與投資、數位與創新,以及五大成長策略—強韌的成長、安全的成長、平衡的成長、永續的成長,以及包容性成長。
2022-04-06 17:00中國大陸從去年3月起陸續暫停我國鳳梨、釋迦與蓮霧輸銷案,農委會今(26日)表示,由於中方對我國14度要求科學對話技術性諮商遲遲未予回應,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再次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中國依據國際規範提出科學證據,儘速恢復我國三項鮮果實輸銷。
2022-03-26 18:24俄烏戰爭仍未停火,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在加碼。最近美國眾議院通過停止與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預估未來參議院也會通過,美俄經貿對抗情勢持續升高。
2022-03-24 23:00CPTPP資深官員會議日前落幕,輪值主席國新加坡重申有意加入者須符合高標準,卻未觸及台灣、中國大陸、厄瓜多申請入會案,此舉則引發外界遐想。
2022-02-23 11:36歐盟1月底提告中國對立陶宛經貿脅迫,繼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表態力挺立陶宛外,世界貿易組織今天公布日本及台灣也要求加入諮商,6國聯合抗中,其中5國是七大工業國集團成員。
2022-02-12 01:10有關開放日本食品農產品禁令的問題上,國內討論時常引用2015年日本控告韓國類似禁令的WTO爭端案,作為WTO認可韓國維持禁令的依據。然而這樣的解讀並不符合該案判決的精神,也無法作為台灣維持禁令的擋箭牌。
2022-02-07 11:56立陶宛人口僅不到300萬,近幾月來卻在台灣問題上頻頻挑戰北京當局的「一中原則」,引發北京施加經濟外交壓力,連帶歐盟其他國家也受影響。前立陶宛總理表示,中國的行事作風迄今為止能被允許,只是因為太富有,「中國需要接受教訓。」美國CNN也分析,歐盟對中關係的微妙平衡「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
2022-01-31 12:37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天表示,WTO裁定中國每年可對約6億4500萬美元(約新台灣179億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
2022-01-27 05:31這次公投最令人興奮之處就是台灣「轉大人」變成熟了!萊豬案公投結果令人驚奇之處,不僅在於同意票未過25%門檻,更在於不同意票超過同意票。這個結果當然跟兩黨政治動員以及政府全力說明有關,但也反映出多數政黨傾向不明顯的中性選民不再受制於政黨動員及政治話術。
2021-12-19 14:47公投結束,反萊豬進口未獲通過,除了將沸沸揚揚年餘的爭議畫下休止符外,對於影響台美經貿與加入CPTPP進程的擔憂也獲得喘息——既經公投,政府已經公告的美豬開放政策得以延續,鏈結全球的政府經貿布局在排除干擾項後,應該可以較無後顧之憂地持續推動。
2021-12-19 00:42明天就是公民投票的日子,而自從《公民投票法》修正將公投審議委員會廢除,結束了「鳥籠公投」後,關於公民投票的爭議從沒少過。最大的爭議莫過於 2018 年在大法官針對同性婚姻釋憲後,保守團體提出公民投票要求政府必須要將婚姻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這個直接與大法官釋字 748 號相扞格的公投內容。
2021-12-17 16:00反對萊豬進口,這不只會影響台灣加入CPTPP,更會影響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12月8日,就在公投前十天,蔡總統在台灣美國商會70周年晚會上,宣布台灣不只要加入CPTPP,還希望參加美國即將建立的「印太經濟架構」。
2021-12-15 14:24這次公投第18案萊豬禁止進口,是引發最多爭議的提案之一。原因不難理解,因為近年爆發過幾次的食安爭議,使國人聞食安而變色,加上豬肉是國人主要肉品來源,能降低食安風險的限制,何樂而不為?但是凡事都有代價;限制進口容易,造成的影響也需要一起思考。
2021-12-15 11:49《路透社》10日報導,中國大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大使李成鋼10日表示,中國在WTO仍將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但將放棄一些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優惠待遇。
2021-12-11 15:30經過10多年的準備,今年9月,台灣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此項申請案,與中國遞件相隔6天,後續將依程序,希望能在新成員入會的准駁會議中取得全數會員國同意,順利加入此一重要經貿合作組織。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自己不能成為台灣申請入會的絆腳石」。
2021-12-06 15:19在台灣的投資、貿易都有極佳表現之餘,最大挑戰之一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淨零排放目標與環保問題,二是難以隨經濟成長改善的薪資水準與勞動條件。加入CPTPP,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外來驅動力。
2021-11-23 00:00許多意見認為反對萊豬進口公投案,因涉及到民生,是最可能通過同意門檻的一案。但本案涉及「外國豬肉的進口」限制,也是唯一會影響到台灣以外的第三國,甚至自身國際參與空間。民意無疑是民主國家的最終決定基礎,但民意表達也包含「不同意」。在兼顧食安及健康前提下,作者建議國人應該投下不同意票。
2021-11-22 00:00拜登與習近平於昨(16)日舉行視訊會議,先前雙方有過兩次電話會談,此次會議是美中元首第一次線上會面,較預期有所推遲,但是晚來總比不來好,未來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21-11-17 14:09大陸對台灣下鳳梨、釋迦和蓮霧禁令,農委會日前提到會在WTO上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提出訴求,到底目前進度如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5日)說,現在議程還在進行,會持續透過WTO管道反映此事,不過講一講又呼籲公投要投「不同意」。
2021-11-15 11:00台灣受限國際條件,不容易和其他國家正常簽訂FTA,但若藉由CPTPP的協助,即可一次到位,和各國拓展台灣服務業市場。不過把握CPTPP加入機會,單靠政府力量並不夠,還需全體產業共同著眼未來國際化發展。
2021-11-11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