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中年焦慮」了嗎?職場觀察家剖析:迷惘期其實不存在

▲▼ 上班,上班族,工作不順,社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中年焦慮真的存在嗎?在專家的眼中這可能是個「假議題」?(示意圖/pixabay、pexels、unsplash)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過年前領了年終,無論對於數字滿不滿意,上班族難免都還會回顧一下自己這一年來的表現。但一年一年來到35歲左右的中年,看著身邊朋友有的創業有的升官,不免又要再加碼檢討自己是不是「高不成、低不就」?

六年來寫了逾六百篇職場系列文的「格總」,近期在《職場的邏輯:廣大上班族扎心痛讚的自我提升指南》新書中,為各領域的職場人在個人成長、人際關係、職場晉升、職業規劃方面提供專業建議,關於「中年職場焦慮」的危機,也被他注意到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十五歲陷阱真的存在嗎?格總認為,「在我看來,不如說是一道分水嶺。」

就格總的長期觀察,對於有中年職場焦慮的人,他通常會給予兩個共同特點建議。

建議1:保持好奇心,保持敬畏感,保持持續的進化能力
格總認為,很多三十幾歲的人都認為自己該懂的都懂了,如果產業、領域中出現了新技術,他們可能不會想到,「欸,這個看起來很厲害,讓我來了解一下。」即使新東西、新機會就像初春寒霜裡的勃勃生機,他們多半會裝作沒看見,躺在溫熱的被窩裡,假裝還在冬眠。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停止了進步。

▲▼遠距上班,居家上班。(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另外一類人則恰恰相反。

「我有一個老長官,當初我剛進職場時,他差不多三十歲出頭,是銷售部門裡的技術大咖。有一天中午沒睡午覺,下午我正昏昏沉沉,他神秘兮兮拉我去公司研發中心,去了才知道,研發中心內部有場技術研討會。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他不是最資深,卻是整個部門裡最懂技術的那個人了。如今,他早就離開公司自己創業,時不時在各個創投大會上拋頭露面。這樣的人,哪有什麼『三十五歲陷阱』呢?」

格總提醒,「請記住,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感,保持持續發展的能力,是所有成功職場人的共同點,也應該成為你一生的習慣。」

建議2:像教育孩子一樣,經營你的人脈
教育孩子和經營人脈的確不一樣。但格總希望大家想想,一天到晚花多少心思在孩子身上,怕他們冷了熱了,怕他們渴了餓了,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在想要幫他們報什麼補習班。「但你對身邊的同事主管或是同行夥伴,會這麼花心思嗎?大概不會吧。」

▲職場,上班,穿衣,同事,辦公室。(圖/unsplash)

「很多人以為人脈這種事可遇不可求。這種人都喜歡說,難道我遇到爛人也要和他交往嗎?是,短期來看,你會遇到爛人,搞不好會連續遇上幾個,但是長期來看,我們職場生涯中遇到好人爛人的機率是差不多的。」格總直言,「像教育孩子一樣來經營人脈,不是讓你逆來順受,而是希望你懂得為別人花心思。你發掘一個人的優點,真心誠意欣賞他,對他好,人家是能感覺到的。不相信的話,想想公司裡有誰對你是真心好的,你應該心裡也是很清楚知道的。」

「那些三十五歲以後在職場上如魚得水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你曾在職場上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像是你栽種的一棵樹。你永遠不會知道,有一天當你又累又餓時,會有哪一棵樹願意讓你在它身邊休息。」格總如是說。

《職場的邏輯:廣大上班族扎心痛讚的自我提升指南》

▲▼ 生活,運勢。(圖/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格總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25
ISBN:9786263740419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