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異株BA.2.75現蹤11國!專家憂「突變超多」 可能更具傳染力

▲▼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工作室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共同製作的新冠病毒結構模型,新冠肺炎。(圖/路透)

▲新冠病毒結構模型。(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今年5月首次現蹤印度,此後當地病例急遽成長,如今已經擴散11國。此外,與上一代毒株BA.2相比,它也含有大量的額外突變數量,引發專家擔憂。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7日將其指定為「監測中變異株」,意味著一些跡象表明,此病毒可能更具傳染力,或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但目前證據仍非常微弱,或者尚未展開評估。

《衛報》報導,BA.2.75又被暱稱為「半人馬座」(Centaurus),在印度的成長速度顯然比BA.5更快,在其他國家也正在取代BA.2的地位,如今英國、美國、澳洲、德國及加拿大都有通報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正在密切監測BA.2.75,儘管首席科學家斯瓦米斯坦納(Soumya Swaminathan)坦言,還沒有足夠樣本,能夠評估其嚴重程度。

▲▼印度疫情、印度疫苗接種。(圖/路透)

▲BA.2.75今年5月首次現蹤印度,此後當地病例急遽成長。(圖/路透)

英國里德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Dr Stephen Griffin)說,BA.2.75比前一代病毒出現更多突變,「可能意味著,與已經成功的病毒譜系相比,它有機會演化出更強大的優勢。」他認為,這也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表明新冠病毒棘蛋白具有囊括變化的驚人能力,而棘蛋白正是病毒用以感染細胞的關鍵部位。

格里芬提到,之前許多人相信,Delta已是新冠病毒的演化巔峰,但Omicron出現後,病毒的變化性及抗體逃脫能力都大幅增加,「我們作為一個群體,不能遵照類似流感的計畫,想要跟上病毒的步伐」,除了疫苗以外,還需要制定更長期的計畫,對抗未知變異株,以避免確診及重複感染,例如改善室內空氣的通風、過濾或消毒,確實隔離等等。

▲▼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圖/路透)

▲Omicron出現後,病毒變化性及逃脫免疫的能力都更提升了。(圖/路透)

倫敦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考克(Dr Tom Peacock)是第一批對Omicron提出擔憂的科學家之一,他說,「關鍵不在於突變確切上是什麼,而在於突變的數量及組合。很難預測多種突變同時出現的影響,而這賦予病毒某種『百搭』屬性,所有(突變)部分加起來,比每個部份各別影響更糟糕。」

皮考克認為,BA.2.75絕對有機會取代BA.5,即使沒有,人們接下來也要面對「變種病毒的變種病毒」。他也提到,即使BA.2.75在其他國家並未擴散,但至少會在印度構成問題,「它顯然在印度成長得很好,但印度沒有足夠多的BA.5,依然不太清楚它在這方面表現如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