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康復後「抗體濃度提高」誤攻擊人體器官 恐怖後果曝光

▲▼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alsh)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alsh)

記者吳美依/編譯

《路透社》整理3項新冠近期研究指出,新冠患者康復後,自身抗體濃度卻升高,甚至錯誤攻擊健康的人體器官,可能造成一連串症狀。科學家們也發現,Delta、Omicron都發生相似突變,或許就是傳染力更強的關鍵原因。

康復後「自體抗體」自我攻擊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冠患者康復數月後,自體抗體(autoantibody)濃度提高,甚至持續長達6個月,導致錯誤攻擊自己的組織及器官,造成關節、皮膚及神經系統損傷或慢性發炎。此論文去年12月30日發表在《轉化醫學雜誌》(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洛杉磯「雪松─西奈斯密特心臟研究所」(Cedars-Sinai Smidt Heart Institute)學者針對疫苗推出前、曾染疫又康復的177名醫護進行測驗,得出上述結論。

首席學者陳蘇珊(Susan Cheng)指出,男女患者的自體抗體濃度提高模式不同,但不論如何,患者在臨床上完全康復的6個月後,通常不被預期出現類似情況,「我們還不知道,抗體濃度提高的情況維持6個月後,還會持續多久,或者導致任何重大臨床症狀。」

研究團隊指出,持續監測患者情況非常重要,他們也正在調查,自身抗體濃度提高,是否與長期新冠有關,並且研究感染新變異株後的自身抗體變化。


▲▼ 法國,新冠疫情。(圖/路透)

▲西方多國因Omicron面臨新一波疫情。(圖/路透)

變異株更具傳染力的新關鍵

美國科學家發現,除了棘蛋白突變、導致病毒更容易入侵細胞以外,其他部位的突變也能改變病毒在細胞內的行為方式,可能是某些變異株更具傳染力的原因之一。此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研究Alpha病毒,發現棘蛋白以外的一處突變,導致被感染細胞加大生產蛋白質Orf9B,此物質使得蛋白質TOM70失效,讓細胞無法向免疫系統發送信號。如此一來,免疫系統反應欠佳,病毒就能更有效躲避檢測。

首席學者克羅根(Nevan Krogan)指出,Delta、Omicron病毒都可看見幾乎相同的突變,也說明兩者對免疫系統可能有著相似效果。他坦言,此種突變頗為罕見,「對於這種病毒來說,這是非常狡猾的行為。」

克羅根指出,病毒棘蛋白突變一直都是疫苗及抗體藥物的主要焦點,如今這項研究結果顯示,科學家「必須開始研究棘蛋白以外的突變」,甚至轉而研究上述二種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進行研發。


▲▼  南非疫情/約翰尼斯堡民眾接種疫苗。(圖/路透)

▲南非約翰尼斯堡民眾接種疫苗。(圖/路透)

Omicron沒有完全擊敗B細胞抗體

法國科學家認為,對抗Omicron時,免疫系統「記憶B細胞」所產生的抗體被削弱,卻仍有顯著效果。他們指出,人體一旦學會識別病毒,只要血液中沒有足夠抗體進行中和作用,B細胞都會製造新抗體,加以對抗病毒。此論文已經發表在預印本數位典藏平台BioRxiv ,但尚未經過同儕審查。

巴黎大學教授馬赫瓦斯(Matthieu Mahevas)及查伯特(Pascal Chappert)指出,「Omicron似乎躲避很大一部分的記憶B細胞池,卻仍可以被30%的總抗體、近10%的中和抗體識別出來」,B細胞的強大增殖及產生抗體能力,或許「不到2天內」就能補償被削弱的抗體效力。

學者們認為,B細胞的效力,結合T細胞等其他免疫系統功能,很可能協助解釋,為何大多數接種者感染後,不會發展成住院病例。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