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至2035年,全球將有13億台AI機器人。(示意圖/翻攝自輝達GTC 2025官網)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台積電今日舉辦台灣技術論壇,亞太業務處長萬睿洋指出,繼生成式AI與代理型AI之後,「實體AI」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趨勢,未來將涵蓋AI人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等應用。他預估,到2030年全球AI機器人市場將突破350億美元規模,屆時每10台汽車中,將有1台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萬睿洋提到,2024年是AI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憑藉AI驅動的連結能力與運算突破,還榮獲諾貝爾獎:一是機器學習技術的創新貢獻,另一則是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他強調,AI正開啟新一波的科技探索,推動腦瘤診斷速度加快、協助天文學家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也讓地球物理領域在預測天災方面更為精準。AI的下一個世代將深刻影響各產業領域,從智慧交通到個人健康照護。
針對「生成式AI」的應用,萬睿洋指出,此技術未來將改變人們超過40%的日常工作內容,透過文字、圖像、音訊及影片生成,提升人類創意與效率,預計到2028年,「代理式AI」將能處理15%以上的日常生活決策,例如設計個人旅遊行程規劃等。
萬睿洋進一步表示,實體AI的發展將擴展至真實世界的互動情境,包括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智慧車輛。他預估至2035年,全球將有13億台AI機器人,2050年更增至40億台,其中人形機器人數量預期達到6.5億台。
此外,他指出,為實現AI普及化,將需要更高效能的晶片、更低功耗的電晶體,以及尺寸更小但效能不打折的設計,無論應用在大型數據中心或微型邊緣裝置上,皆能保持穩定與經濟效益。台積電將在此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持續推動電晶體微縮與架構創新。
萬睿洋強調,台積電已成功整合先進邏輯製程、先進3D矽堆疊、封裝、特殊製程與矽光子等多項關鍵技術,確保在半導體界維持領先地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