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天注定的鄉愁 以色列為何執意在巴勒斯坦建國?

▲▼耶路撒冷清真寺區,以巴衝突。(圖/路透社)

以巴衝突戰火愈熾,仇恨愈深。(圖/路透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復國後,跟鄰國衝突不斷。有人曾經好奇:美國和加拿大幅員那麼廣闊,而美國國內又有那麼多猶太人,為什麼不乾脆在美、加境內劃一塊地區給他們建國,省得猶太人在四周敵人環伺下整天提心吊膽,沒法過一天安生的日子?關鍵問題在於:猶太人首先不答應!

猶太人執意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自有其宗教、歷史、文化上堅強的理由。其一,這裡是耶和華給他們的應許之地。其二,他們最珍視的兩處聖地:耶和華聖殿以及哭牆,都在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就在巴勒斯坦!其三,「民族大離散」(Diaspora)發生後,猶太人被迫流落異鄉,但是,他們都隨身攜帶著「祖國」,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們:祖國是在巴勒斯坦!這個隨身攜帶的「祖國」,即是以《摩西五經》為基礎、集猶太人宗教、歷史、律法、道德規範於一體的《猶太法典》。

▲▼以色列南部24歲女子卡琳腳受傷卻仍執意參加音樂節,恐遭哈瑪斯俘虜。(圖/翻攝自telegraf.rs)

以色列南部24歲女子卡琳腳受傷卻仍執意參加音樂節,恐遭哈瑪斯俘虜。(圖/翻攝自telegraf.rs)

據歷史考證,猶太人的祖上是希伯來人(Hebrews)。在歷史上有極大參考價值的《聖經‧舊約 》裡說, 希伯來人由十二支派(佔有土地的十二個部落)組成(專家考證:後來的猶太人,是十二支派中裡數個支派的後裔)。公元前2000年,希伯來人的族長亞伯拉罕征服迦南(Canaan)地區,他率領族人跟上帝立約,尊耶和華為「唯一的真神」。耶和華則承諾將迦南賜予其族人,即大家常聽到的「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迦南,約相當於今日以色列、約旦河西岸與加薩一帶。所以說,猶太人若要復國,「給我這塊地,其餘免談!」

說到「芒果乾」(亡國感),沒有誰比猶太人更刻骨銘心。閱歷興亡,他們曾經輝煌過、也曾經淪落過。公元前1800年,迦南發生饑荒,大批希伯來人逃荒到埃及,飽受奴役。所幸先知摩西領導他們離開埃及;繼任領袖約書亞在連番征戰後,帶領族人返回迦南美地。其後經歷「士師」(Judge,指軍事或軍領袖)時期,掃羅(Saul)獲推選為「以色列王國」(以色列意指「跟天使角力的人」)的王,最終出現大衛王以及所羅門王的盛世。

▲因極地渦旋的現象,造成耶路撒冷開始下雪。(圖/路透)

耶路撒冷舊城。(圖/路透)

無奈,盛極必衰,窮奢極侈的所羅門王死後,王國分裂成兩半,北部仍稱以色列,南部稱為「猶大王國」(Judah)。前者先被亞述帝國所滅,後者被新崛起的巴比倫帝國所滅,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聖殿被毀。「猶大王國」因為延績民族香火比較久,後來成為猶太人(Jews)、猶太教(Judaism)等英語詞彙的來源。大批亡國遺民被驅趕到巴倫城或其他地方為奴,是為猶太人史上第一次「大離散」時期,史稱「巴比倫之囚」。直到波斯帝國崛起,才讓猶太人返回故地。

羅馬帝國統治此地後,將它設為「羅馬行省」。由於羅馬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矢志在帝國內推行「希臘化」;加上羅馬人又信奉多神教,跟猶太人格格不入,因此引發猶太人屢起反抗,先後爆發多次大規模武力抗暴。公元132年,爆發震撼性的「巴柯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羅馬皇帝哈德良出動6萬至12萬兵力鎮壓。公元135年,反抗者最後一個要塞陷落,史書記載,有58萬猶太人被殺,50個設防城鎮及985個村莊被摧毀。

▲▼以巴衝突。(圖/CFP)

以巴衝突戰火愈熾,仇恨愈深。(圖/CFP)

亂平後,哈德良再度摧毀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聖殿,將該地易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這是一項羞辱的舉動,因為巴勒斯坦一詞原意指「非利士人」(Philistines),而「非利士人」在史上一直是希伯來人(猶太人)的世仇。接著,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改置「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並且把所有猶太人驅逐出猶太行省。猶太人從此進入第二次「大離散」時期,時間長達一千八百多年之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