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全球化

全球化

丁學文/大膽押注恐換絕情 2024投資市場暗藏陷阱

在這個混沌不明,又被高利率大翻轉的時代,我們明年到底應該怎麼投資?在現在這麼一個陌生的高利率時代,投資心態又應該有哪些不一樣的調整?

丁學文/歐美反移民潮當道 自由貿易越來越遠

隨著全球化不再、全球供應鏈撕裂以及保護主義的此起彼落,反移民政治在西方世界愈演愈烈,從美國、歐洲到紐西蘭、南美洲,反對移民且帶有民粹主義性質的右翼政黨頻頻勝選,自由貿易和全球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阻力。

丁學文/藍領翻身時代來臨? 政府過度干預恐止息榮景

全球化退位伴隨著很多國家,進入所謂的人口老化與年輕人躺平的時代,勞動力變成了很多國家的最稀缺資源。偏偏,疫情過後的各國政府除了繼續灑錢推動經濟別無他法;接著,通貨膨脹讓勞工階層對薪資要求越來越高;最後,保護主義把製造業拉回家卻放大了缺工問題。這是藍領工人表面看起來揚眉吐氣的主因。

丁學文/川普恐再回歸白宮 2024全球冒冷汗

全球化運行了幾十年,全球物流、金流與人流就像大江大海已然成形,但明年的各種波動變化將讓我們發現堵住了這裡,顧不了那裡,全球各個角落的破口與意外看來將搞讓這個世界頻冒冷汗。如果要說意外年年有,《經濟學人》眼中的明年還將特別的多。

丁學文/全球化退潮衝擊台灣 加速護國群山的養成

台灣企業或許在國際舞台上 We’re nothing,但在產業上,We can be anything,2023年絕對是未來十年全球產業佈局的關鍵一年,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們的躊躇不前而停止轉動。

趙麟/全球化從迷思到迷途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公開抨擊,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科技抵制措施完全站在美國利益與安全的角度著眼,已經違反「全球化」的初衷。這是繼他去年年終在美國亞利桑納州喊出「全球化已死」後,又一高亢的呼籲。

墨西哥擠下中國「成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外媒:還會繼續成長

今年1月至4月,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貿易額達到2630億美元,使得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今年迄今最大貿易夥伴。《商業內幕》分析,儘管情勢隨時可能迅速變化,但可確定的是,美墨貿易一如既往地強勁,並且可望持續成長。

張忠謀拋全球化議題 經濟部王美花:壯大自己、避免爭議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5)日出席「工研院50周年院慶典禮」,會前受訪時,有媒體問及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昨日拋出全球化供應鏈議題、該如何保障台灣企業?王美花表示,在現在國際局勢下,全球化之外更重視國家安全,政府可協助壯大自己、避免相關爭議,這是台灣企業很重要的點。

丁學文/美國經濟根本沒那麼糟 悲觀政策搞死自己

美國在已開發國家的主導地位其實不降反升。1990年的美國名義GDP占G7國家的40%,現在則升到了58%。 就PPP而言,也是從1990年的43%上升到了今天的51%。所以,美國,根本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糟糕。

張忠謀喊「全球半導體已死」 王美花:台灣審慎因應半導體生態改變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日前直言,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已經瀕臨危機,晶片業會因此停止成長或趨緩,未來將會進入完全不同的賽局。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17日回應,面對全球半導體生態改變,這是台灣要注意的,未來台灣在跟國際合作時如何面對、如何維持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都是台灣要審慎因應的趨勢。

美國基於國家利益壓制中國 流浪氣球激化美中競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責大陸故意在他訪問北京前放出氣球,破壞中美友好會面氛圍,迫使他只好暫停訪中行程,實在缺乏說服力,因為該氣球在大約半個月前升空,行經萬里之後將飄往何方非放飛者所能掌控預測。基本上,布林肯之議只是利用不必花錢的政治機會,藉機使力。

全球化已死? 不,它正在進化中

在台積電美國世紀性的設廠活動中,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父一句「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大幅地被擴散報導為「全球化已死」。但如果深究張忠謀先生本意,以及對照歷史發展路徑,我們卻可發現,被送終的全球化將只是特定版本的全球化。

梁國源/美歐對俄制裁為何至今未見實效?

在美歐陸續祭出大規模制裁後,曾有人樂觀預期俄羅斯會迎來經濟與金融大崩潰的危機,沒想到俄羅斯竟能穩住經濟,也維持原油與天然氣繼續輸向海外,緩和了制裁的衝擊,得以繼續與烏克蘭之戰。既讓美歐等西方國家顏面無光,還為戰爭推升全球通膨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各國民怨所苦。

趙君朔/反制中共灰色戰 商情分析對科技大廠的優勢

如何和各國一起協商定義出集體反制中共灰色戰術的門檻等議題,需要有對國安議題、國際政治的強權競爭、政府運作與背後的思考邏輯以及政府間談判技巧有相當了解的國際政治經濟專家。

趙春山/從「懲越戰爭」看「懲烏戰爭」

普丁為什麼出兵烏克蘭?我認為1979年的中共與越南之戰,可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若干線索。鄧小平說過,發動對越戰爭,是要「給越南一個教訓」,所以有人形容,這是一場「懲越戰爭」;普丁軍事攻擊烏克蘭,顯然也有「懲罰」烏克蘭的意味。

Black Bubble/金融投資新方向——太空市場、數位基建、基因編碼成關注焦點

在此動盪不安的時局,各國政府缺乏協調互信,我們更需正向思考創新領域,如何帶出產業差異性、增長影響力與穩固的國際關係。本文則將點出你我應共同關注的下個10年追隨方向:動力革新(Dynamic Revolution)、數位基礎建設(Digital Infrastructure)和基因重新編碼(DNA Reprogramming)。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匱乏」為何成了全球經貿成長最大阻礙?

2021年10月9日出刊的《經濟學人》,以「世界經濟的短缺問題:匱乏已取代過剩成為現今阻礙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問題」(The world economy’s shortage problem: Scarcity has replaced gluts as the biggest impediment to global growth)為封面專題報導。本文則為此篇《經濟學人》解讀。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拜登抗中 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經濟學人」於世局發展有其目標追求,那就是如何能在確保自由市場的穩健與全球經濟的發達之下,還能讓強權者與弱小國家都有立足點平等的貿易意願和競爭機會。因此,中、美兩國的矛盾只會持續加劇;而拜登的大戰略,則無助於全球的經濟發展,弱化晚近三十年間的全球新秩序,遑論是拉攏盟友的歸隊了。

黃崇哲/在美中秩序爭端中追尋台灣價值新定位

除去了以往的政策模糊,美日聯合聲明中明文表態,一旦發生台海武裝衝突,交駁的火力將可能有多國的身影。至此,兩岸的下階段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課題。換言之,台灣與中國能否和平的解決彼此歧見,創造共榮的東亞未來,將不再只是雙方彼此的「內部」問題,而是國際共同關切的事項。

朱雲鵬/川粉攻國會已成災難 再證民主非銅牆鐵壁

元月6日美國國會進行總統選舉最後認證,當天有數以萬計的川普支持者湧入華府,並在川普公開演說不承認敗選之後不久,群眾突破警察的封鎖線衝入國會,占領議堂,導致國會議事中斷,副總統和國會議員被迫撤離。這事情也證明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