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觀光潛艇「從外面鎖死」根本逃不出 5大QA一次看

▲▼鐵達尼號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失聯。(圖/路透)

▲泰坦號下潛參觀鐵達尼號殘骸時失聯。(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小型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19日出海參觀鐵達尼號殘骸後失聯,船上5人至今生死未卜。《國家地理頻道》等外媒整理5大問答,解析乘客處境及搜救難度,其中提到這艘潛水器並沒有艙門,而是使用17顆螺栓從外面「鎖死」,因此即使成功浮上海面,若沒有人員從外部鬆開螺栓,根本無法自行逃生。

CBS記者波格(David Pogue)去年搭乘「泰坦號」一度失聯2.5小時,他回憶潛水器是從外部上鎖,「如果外面沒有人員讓你出去,是無法離開潛艇的。沒有後援,沒有逃生艙。」他談到乘客生還機率時表示自己抱有希望,但坦言相當擔憂,「他們可能依舊安然無恙,他們有足夠維持4天的氧氣,以及7條上升到水面的路徑。問題是,為什麼他們沒有這麼做呢?」

▲▼用於載人參觀「鐵達尼號殘骸」的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19日在大西洋失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泰坦號」下潛約100分鐘後失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1、潛水器是什麼?

「泰坦號」長20英尺(約6公尺),重達2萬磅,是一艘潛水器(submersible),不像一般潛水艇(submarine)能夠靠著自身動力駛出或駛入港口,必須依賴海上支援母船載送到指定地點,使用升降平台及壓載物下潛到特定深度,再使用4個電動推進器協助航行。準備返回時,必須依序拋棄壓載物,返回升降平台,才能回到水面。

此前報導指出,「泰坦號」操縱器看起來像PlayStation遊戲機,但事實上美軍也在先進武器上引入電動遊戲操縱桿,更方便官兵操練,例如用Xbox 360控制器發射雷射砲、控制無人機,甚至在海軍核動力潛艦上操作潛望鏡。

2、鐵達尼號沉船地點環境狀況?

有幾項要素使得搜救行動變得極其困難,因為鐵達尼號殘骸位於北大西洋偏遠海域、水下約12500英尺(約3800公尺)的地方,這裡沒有陽光照射,低溫僅約2.2 °C,水壓是海平面的400倍左右。

▲▼鐵達尼號左舷船頭欄杆。(圖/路透社)

▲鐵達尼號左舷船頭欄杆。(圖/路透)

3、如果找到潛艇,該怎麼救援?

首先必須有一艘能夠抵達如此偏遠深海的船隻,光是能夠符合此條件的船艦就寥寥可數。

即使真的有一艘潛艇抵達,也沒辦法立即把乘客轉移到搜救中心,因為「泰坦號」為了承受深海極端壓力,使用新型碳纖維及鈦製結構打造,但是沒有艙門、必須從外面「鎖死」,導致任何救援工作都必須在水上完成。

另一種可能性是,利用無人潛水器或遠端操控器具,想辦法將泰坦號帶到水面上。

▲▼鐵達尼號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失聯。(圖/路透)

▲泰坦號下潛深度達12500英尺。(圖/路透)

4、為什麼船上人員無法聯繫外界?

該海域水深極深,加上特殊物理性質,意味著人們在陸上及太空使用的技術,例如衛星通訊及GPS,都無法發揮作用。

「泰坦號」使用水聲通訊系統與支援母船聯繫,僅能透過水下聲傳數據機發出非常有限的短訊,但若不在支援母船正下方,或在海底經歷突發狀況,都可能干擾通訊。

另一種可能性是,「泰坦號」已經浮上水面,只是大家還不知道。潛水器上有一系列冗贅的安全措施,讓它能夠自動丟下壓載物回到海面,以防駕駛員失去行為能力,或者發生系統故障。

但正如前文所述,僅僅回到海面是不夠的,乘客仍須仰賴有限氧氣,直到救援人員從外面把螺栓鬆開,才能夠逃出來。

5、曾經有人從潛水艇或潛水器中獲救嗎?

1973年,2人乘坐「雙魚座三號」(Pisces III),受困於距愛爾蘭150英里(約241公里)、水深1575英尺(約480公尺)的海床上,歷經76小時多國救援後,在僅剩12分鐘氧氣時,被潛水艇成功救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