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服務藏陷阱!去年爭議近500件「男性佔逾9成」

▲▼12星座,愛情,單身,交友,情人節。(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坊間交友服務消費爭議頻傳。(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照片與本新聞無關)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近年來坊間交友服務消費爭議頻傳,更衍生假交友真行銷等不少消費詐騙事件,行政院消保會今天(17日)指出,統計去年全國交友消費申訴案件近500件,其中男性占比高達91%,並以8年級生(23-32歲)占50%最高,消保會將促請內政部儘速研訂定型化契約,避免消費者受騙,讓消費者覓得有緣人。

近年來坊間交友服務的消費爭議頻傳,並衍生不少消費詐騙事件,消保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去年全國交友消費申訴案件近500件,並將由內政府研訂相關管理機制,研擬交友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提供消費者安心交友的管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北市議員劉美芳接獲陳情,X先生在婚友社花了超過30萬元卻仍單身,令他因此大受打擊,劉美芳呼籲消保處研議訂立婚姻仲介及交友服務定型化契約。(圖/劉美芳議員辦公室提供)

▲坊間交友服務消費爭議頻傳,圖為之前新北市議員劉美芳接獲陳情,X先生在婚友社花了超過30萬元卻仍單身。(圖/劉美芳議員辦公室提供)

根據消保處統計,去年(110年)全國府受理「交友服務」(含實體店面及網路)的消費申訴案件近500件,其中男性占比高達91%,年齡層則以8年級生(23-32歲)占50%最高,其次為7年級生(33-42歲)占38%,連6年級生(43-52歲)也有9%,顯示發生消費爭議的年齡層分布廣泛,不限於年輕人,熟男熟女也可能步入陷阱。

消保處表示,所謂「交友服務」,是指業者提供服務媒合雙方認識、交往,進而收取對價的行為,而坊間常見的交友服務爭議,包括假交友真行銷,也就是透過交友APP或交友網站平台認識網友,卻被推銷美容商品及課程,或在不知情下被誤導,簽訂「分期無擔保借貸契約」,交友卻負擔大筆債款,甚至是相關資訊不透明,排約會要另繳費用,參加聯誼活動要另繳費用,被勸說升等VIP更要繳大筆費用等等。

面對交友服務消費爭議頻傳,消保會指出,將促請主管機關內政部儘速研訂交友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避免消費者因結交朋友而受騙或成為冤大頭,也希望在健全安心的交友管道下,提高消費者覓得有緣人,降低國內嚴重的少子女化現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