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

女從小沒媽媽… 患「康乃馨身心症候群」 遇母親節就痛苦想哭

母親節快樂嗎?高雄一名33歲的上班族C小姐,因為4歲時父母失和母親離家,因此只要每當母親節來臨時,看到鋪天蓋地的各種慶祝活動,就會感到痛苦、偷偷哭泣,醫生判斷她罹患「康乃馨身心症候群」。所幸C小姐後續經過藥物輔助及心理治療,終於能走出來,坦然面對母親節。

健檢紅字別輕忽!醫師解析10大常見異常項目 痔瘡、胃潰瘍都上榜

現代人健康意識提升,不少人會透過定期健檢來掌握自身狀況,但是當看到有紅字項目,有的人會因此慌張,也有人不以為意、輕忽。聯安診所分析去年3萬6524筆健康檢查資料進而公布十大健檢異常項目,其中痔瘡、胃發炎或潰瘍、自律神經失調為前3名,醫師提醒,這些異常有不少為重要慢性疾病成因,還是應該定期瞭解、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改善健康的長遠之策。

小病不斷?營養師曝「自律神經失調」10警訊,多吃4種食物助預防

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生活忙碌步調快加上壓力大,除了睡眠問題是許多人共通困擾,也越來越多人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知名營養師高敏敏就提醒,如果你也是大病沒有但小病不斷、常覺得渾身不對勁,小心可能就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她也列出「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和飲食調理方針,快來看看你是否有以下症狀。

1個月掛6次急診!國一妹胸悶「找不到病因」 醫翻住院紀錄秒懂

中部一名國一妹常在上課中突發胸悶、心悸、冒冷汗及呼吸喘,一個月進門、急診6次,媽媽每次接到學校通知都相當憂心,趕緊帶她就醫做各項檢查,卻都正常找不出病因,她擔心是孩子小時候的心臟問題導致「一有壓力就有症狀」,醫師決定收住院,一再檢查都無異,就在看了住院時的醫療及護理紀錄有了新發現,可能是交感神經在作祟。

營養師曝「自律神經失調10警訊」,呼籲「4多吃+4少碰」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身體有10個警訊要注意,另外搭配飲食4多吃+4少碰原則,能幫助你減緩不適。

十年耕耘有成 台大雲林分院心身醫學中心邁向卓越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身醫學中心在該領域的研究十年有成,不僅於2022年得到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肯定,近期與台大新竹分院廖士程主任等人近期共同發表的研究,對「身體症狀障礙症」在國內分布的情形更做出了完整的調查,達約5%的盛行率,顯示在台灣相當常見,有女性較男性略多、40-50歲盛行率最高。

失眠、自律神經都KO!醫曝兩物讓全身沉浸「舒眠能量」

根據調查,全台灣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有可能都是源自於「自律神經失調」。現代人壓力大、長時間使用3C產品,都會造成自律神經開始失調,腦波無法平穩。除了睡眠困擾外,更連帶引起記憶衰退、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甚至眼壓升高、肥胖、焦慮、憂鬱等問題。

都睡不飽?營養師勸「你該戒3類食物」 愛吃甜食=大腦累了

你長期處於疲勞中,靠喝咖啡也沒用嗎?營養師賀菡懿指出,對於慢性疲勞患者而言,咖啡因只是暫時刺激身體交感神經系統與短暫大量分泌腎上腺素,若過度依賴最終恐進入「怎麼睡都睡不飽」的腎上腺疲勞。事實上比起咖啡,她認為日常中有「3類食物」更該戒,更重要的是透過自我覺察,進而根本解決疲倦問題。

拯救自律神經失調 四大元素+「快樂任務」呵護健康!

我們常聽到的自律神經系統,它還有一個可愛的別稱,叫做「植物神經系統」。洛桑加參醫師提到,之所以稱為自律,是因為這套系統能自動自發,心臟怎樣跳、瞳孔什麼時機縮放、荷爾蒙如何分泌、什麼時間要睡覺,它都能自主把工作安排好、處理妥當,完全不用你操心。

馬達、冷氣低頻噪音擾民 法律訴訟怎麼打才能贏?|行動法庭 第101集

噪音幾乎可以說是現在都市生活的產物,現在很多人住在集合式的公寓大廈,要是樓上住戶半夜搬桌椅或是聽音樂 ,在家打籃球,整夜下來,樓下住戶可能會精神崩潰,關於噪音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噪音會對人的身心造成什麼影響?司法機關又是如何處理噪音案件?會判准賠償嗎?行動法庭請到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的處長,蔡孟裕處長、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以及律師張作詮,一起來討論。

「眩暈」是吃出來的!醫曝3情況小心突然倒下 頻尿恐是警訊

「眩暈」的症狀很多民眾都可能發生過,這跟身體的平衡感、小腦、眼睛、耳朵以及本體感覺有關係,當不平衡的訊息進到腦部,會導致明明沒有移動卻有移動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就稱為眩暈。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秘書長廖立人在節目《健康2.0》上表示,眩暈和一般的頭暈並不一樣,前者會出現天旋地轉,後者則是較輕微的昏沉感。

壓力大還失眠!醫曝「主管症候群」負能量狂堆...挫折、疲勞這樣消

自律神經失調,跟壓力是直接的關係。在職場中,升任主管是一個職務上的變動,很容易會產生自律神經失調。

無預警頭暈導致不敢開車!婦2年來回急診找不出病因…醫:恐患「恐慌症」

心臟不舒服,不一定是心臟出問題。員榮醫院身心科醫師何鎧任指出,一名婦人經常覺得自己心臟不舒服,症狀就像心臟病,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做檢查,始終檢查不出原因,但婦人堅持常出現胸口不舒服、喉嚨好像有東西卡住,且容易頭暈、冒汗,嚴重時還會吸不到氣。這時何鎧任才驚覺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

累到爆!專家揭1行為沒做足「身體直接垮」...惡性循環這樣來

自律神經失調之後會進入惡性循環,也就是:「緊張本身,就讓人緊張」。症狀→緊張→睡不好→身體沒恢復→更多症狀→更緊張→還是睡不好→反覆循環。再來,再加上一個概念,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會有「放大效應」。用前面那句話來說,就是緊張本身會讓人「更」緊張。

不是在打遊戲!感覺自己「壓力山大」? 這機器握2分半就揭曉

想知道自己是否壓力山大?只要花2分半鐘就能測。衛福部雙和醫院推出「自律神經檢測儀」,透過心率變異分析(HRV)測得自律神經系統的強弱及活性,作為檢視生活中壓力參考,也可綜合數值,計算出自律神經年齡,如果壓力過大,自律神經年齡可能會比實際年齡高出2倍以上。

多夢淺眠「總是睡不好」 針灸+中藥雙管齊下能改善

「睡不好」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除了飲食、運動,中醫大附設醫院中醫師沈俐伶以柴胡龍骨牡蠣湯、珍珠母粉、消遙湯等藥方,並輔以針灸改善病患睡眠,沈醫師說,自律神經是負責維持生命基本機能的神經,運作不隨意志改變,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互相平衡、協調器官運作。

慢性疼痛又失眠!瑜珈老師「鬆」不了 竟是這病纏上她

42歲的李小姐從事瑜珈教學多年,但因近年來競爭激烈,讓她擔心學生流失不敢請假,長期下來出現焦慮、心悸、疲勞、失眠等症狀,還伴隨嚴重的肌肉疼痛,且無法透過放鬆緩解不適,原本以為是運動傷害所致,直到到疼痛科檢查,才知道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慢性疼痛。

過勞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詹詠然發文:2018賽季已提前結束

自美網在女雙32強退賽後,前世界球后詹詠然至今都沒再參與任何賽事,28日她在粉專發文表示,據醫生診斷是因為過勞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相關症狀,儘管積極治療仍無法復原,因此2018賽季只能無奈提前結束。

年關近...年終考核、加班壓力大 身心科患者爆增3成

年關將近,經濟壓力、年終考核、長時間加班讓許多人身心壓力大,身心科求診患者數量激增三成!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鄔定宇醫師表示,身心壓力持續增加若是到了難以自行排解的程時,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或更嚴重的身心症。

長期壓力恐引發心血管疾病 5種方法調解自律神經

現代人生活壓力緊繃,而長期過度的壓力,容易使身體釋放壓力荷爾蒙,進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美國抗老化暨再生醫學專科醫師蔡美智表示,失眠與壓力會減少T型淋巴細胞,因而減低免疫系統的能力,甚至導致過敏反應及各類免疫系統疾病,未來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心血管疾病,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