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古老「巨大精子」化石被發現 3D重建技術還原億年前樣貌

▲▼巨型精子。(圖/翻攝自royalsocietypublishing)

▲巨型精子。(圖/翻攝自royalsocietypublishing)

實習記者湯子暘/綜合報導

古生物學家近日發現一塊上億年的琥珀,封存著母介型蟲體內「巨大的精子」,在困入樹脂前才剛剛受精,重建後的樣本內一旁公介型蟲的精子泵(sperm pump)與陰莖都清晰可見,打破過去只有約5000萬年歷史的精子化石的紀錄。

根據《法新社》報導,這塊琥珀化石可以追溯到白堊紀中期,在緬甸克欽邦被發現,2017年時由一名中國收藏家帶給研究人員。研究團隊利用3D的micro-CT重建技術還原樣本,觀察到不到1公釐長的介型蟲化石,其中就幸運地發現這個年紀上億的「巨型老精子」。

在此之前,古生物學界都只能憑藉2009年發現的介型蟲大型生殖器化石,來假設巨型精子存在的可能。這次的發現也證明,與行為形態相應的生殖行為至少在一億年內都沒有改變,也是「進化停滯」的最佳例子。

發表在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論文指出,這種化石保存的特徵極為罕見,所以以往沒有太充分的瞭解。共同執筆論文的卡拉茲(Renate Matzke-Karasz)表示,與這樣巨大的精子對比之下,「相當於170公分高的人類有約7.3公尺長的精子,製造這樣的精子所需的能量要很多。」

儘管大多數精子都是以量大體積小的方式產生,但今天仍有存在一些動物會產生「巨型精子」,例如果蠅就能製造出比身體還要長好幾倍的精子。但研究人員仍不清楚巨型精子的進化優勢是什麼,雖然可以有較高的機率接觸到卵子,但同樣需要大量的「生物能量」。

介型蟲分屬甲殼亞門下,大約有7萬多種,其中有5萬多種都是由化石發現,已經不存在於世上,大部分生活於海水或淡水中,是地球上已知最早有護幼行為的生物。這次存於琥珀中的介型蟲部屬於全新物種,科學家命名為Myanmarcypris hui。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