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

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

又有假曹興誠臉書要你加「LINE」標榜不收費 假帳號竟還投放廣告

一開再開!盜名人身份開假臉書詐騙事件持續上演。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近日又被詐騙集團盯上,盜開不少臉書帳號,還投放廣告,從Meta廣告庫搜尋,發現光是9月就有500筆,被盜開的名字,不只有曹興誠,連他本尊設立的帳號「八不居士」名號也被加進來盜開,詐騙集團更在臉書上公布各種盜開的假LINE帳號,詐騙網友。

4個月總財損21億創同期新高「台灣與詐共存」 打詐四法立院速三讀

「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專題以6大詐騙手法為線索,深度探索詐騙黑幕,脈絡化分析犯罪行為對國人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透過採訪被害者、金融機構、警界、法界以及社群媒體,我們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詐騙問題的根源,凝視現今網路詐騙犯罪的結構問題。然而,根據刑事局在5月16日所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詐騙案件數量和財務損失金額依然高居不下。今年1月至4月的財損攀升至21億元,相較於2021年的14億元和2022年的19億元,數字竟再登高峰:其中,「投資詐騙」在短短4個月內累計損失達11.4億元,佔總財損的5成,顯見是一個持續威脅

詐欺成各罪之首 車手「5年增2.7倍」43%僅判6個月徒刑

「詐騙之島」的惡名高懸大眾心頭,各種電信詐騙陷阱防不勝防,稍有不慎,畢生積蓄就毀於一旦,要求嚴刑重懲騙徒的呼聲從沒斷過,但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1年全國有罪定讞詐欺犯共約7萬人,有43%的被告,被判輕判6個月以下徒刑或拘役,僅355人判刑3年以上、占比僅約0.5%,究其原因,辦案遭遇蒐證瓶頸,很難抓到藏身幕後的大咖首腦,而最容易被逮的車手與賣帳戶者,卻非法官認為應重判的對象。

詐騙「10大惡劣手法」全公開! 4步驟自救:證明不是同夥

詐騙手法千奇百怪,舉凡投資群組、網路交友、網路購物詐欺等,由於許多詐騙集團已經掌握民眾太多個資,甚至是買賣資訊,因此即便話術老套,民眾也可能受騙,進而賠上大筆資金。《ETtoday新聞雲》也根據「MyGoPen|麥擱騙」、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詐騙網」,整理出常見的詐騙手法,以及受騙後該如何自救?

ET民調/「詐騙之島」近9成民眾收過詐騙訊息!自認理虧竟達42.8%

「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專題報導進行到第六周,從一頁式廣告詐騙、盜個資詐騙、包裹詐騙、求職詐騙、解除分期付款到電信詐騙等一連六大主題,《ETtoday民調雲》發出『台灣成為詐騙之島,您對詐騙知多少大調查』的問卷調查,從個人到身邊親友、曾接過那種形式的詐騙訊息到損失多少錢等,了解詐騙造成多少民眾的困擾和損失,調查期間於2023年5月8日至10日進行,以台閩地區年滿16歲以上民眾為調查範圍及對象。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505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為正負2.53%。

第二類電信公司成「飆股」簡訊發送站 檢:追查常出現斷點

第二類電信是指經營者沒有架設實體線路固網或無線基地台,而是向第一類電信以承租的方式經營自己的電話或是網際網路業務。2023年2月,台北一間第二類電信公司被桃園地檢署發現,涉嫌協助詐團發送「飆股」詐騙簡訊,數量高達1,193萬封,詐騙得手金額超過6,300萬,檢方大動作搜索並且拘提4名嫌犯,這也讓人反思,第二類電信公司是否也變成詐騙漏洞之一。

未落實查核大量申購者「門號變詐團使用」 NCC:滾動檢討

詐騙集團的招數層出不窮,時至今日「電話詐騙」仍常發生,但除了讓民眾對電話詐騙提高警覺之外,是否還有從源頭杜絕的辦法?《東森新媒體ETtoday》的推出的「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連續第六周報導,5月15日這周鎖定「電信詐騙」來探討相關問題。近年電信商販售門號,有部份大量購入的專案,最後因電信商未落實核對及登錄用戶資料、未落實查核申請用戶身分等淪為詐團使用,NCC針對相關案件有部份開罰,但類似的案件仍然一再發生。

Apple、TWNIC攔關鍵字「警方源頭打詐」 詐團改用假違規簡訊詐騙

《東森新媒體ETtoday》推出的「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連續第六周報導,5月15日這周鎖定「電信詐騙」來探討相關問題。2022年7月15日行政院推「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結合內政部、NCC、金管會、法務部等機關成立「打詐國家隊」,NCC統籌,執行攔阻詐騙簡訊共3,871萬1千多則,人頭門號停斷話達7,527支,2023年5月4日「打詐綱領1.5版」上路,依照4大面向持續推動,但簡訊詐騙仍持續在全台各地散布中。

數位部七措施防詐 電商會員資料隱碼制、遊戲點數限額上路

詐騙案件持續在台灣各地發生中,為了阻詐,數位發展部規劃出七大措施,要針對遊戲點數、無店面零售(含電商)和第三方支付等三大產業,要從隱碼防護機制、跨國平台溝通和OTP驗證等著手進行。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提到遊戲點數啟動「限制加值金額機制」,四大超商依營業額規模自律限制,單店單日及大夜都有上限額度,一旦達到該額度,店員會上前主動關懷。

專/AI防詐騙「語言學」來助攻 專家:源頭阻斷靠提升「這」能力

詐騙與謠言頻傳的年代,生活中充斥著虛虛實實、真假難辨的訊息。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暨行銷協理劉彥伯指出,詐騙常用「特定話術」引起民眾恐慌,然而從語言學家的觀點來看,「詐騙者的話術其實是有脈絡可循的,」為了提升大眾面對假訊息的洞察能力,劉彥伯在2022年成立一個非營利公民社團「真的吧訊息事務所」,與政大語言學研究所合作,教人如何揪出文字中的魔鬼,提升對於假訊息的辨識能力。

陸反詐騙推「老人劇本殺」沉浸體驗 美女警花宣導鎖定年輕手機族

受地緣性及人口、語言等綜合因素影響下,兩岸民眾對詐騙行為防不勝防,不僅經常成為被詐騙的對象,也出現年輕人被騙至東南亞打工,反而淪為犯罪同夥的案例。對此,大陸政府「軟硬兼施」,除推出「斷卡行動」外,也透過志工、網紅,用「劇本殺」、「短影音」等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式,盼能藉此將詐騙行為扼殺於搖籃中。

新手媽媽用一招智取假名師炒股詐團 被騙的10萬塊全數取回

近年來,詐騙犯罪已成為社會公害,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2022年光是投資詐騙的案件就有6600件,詐騙金額高達34億。自稱「韭黃」的新手媽媽也曾經深陷詐騙犯罪的漩渦中,但幸運的是,她成功從詐騙集團手中取回被騙的金錢,避免財務上的損失。

網銀「約定轉帳」成詐騙溫床 非本人帳號將改為「次二日」入帳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還是讓人防不勝防,有民眾指出,接過詐騙電話,差一點就掉入話術陷阱,也有人表示,因為誤信,辛苦賺來的錢進了別人口袋,血汗錢追不回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直言就算銀行對客戶進行KYC,但客戶要轉帳的對象毫無審查也是枉然,建議銀行建立類似「資恐防致」名單的審查機制,每天比對網銀轉帳對象是不是有可疑戶頭,又或者,檢查是不是同時有很多網銀設定「相同的轉帳對象」,就有機會從源頭,阻止被害人一匯款就被洗錢。

假的!王文淵也被盜開炒股社 「臉書假廣告70篇」持續有網友加入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被盜照盜姓名,開設炒股股友社,5月9日下午2點搜尋臉書廣告資料庫,發現集中在5月8日下廣告,則數大約有40則,點進其中一個「公益私董會」的臉書社團所投放的網頁,發現是假王文淵一頁式炒股加股友社的詐騙網頁,標題打著「大家好,我是臺塑企業現任總裁王文淵」,和真正台塑集團所使用的「台」不同,詐騙網頁寫「臺」,網頁開著的同時,左下角一直跳出「已領取線上教學」的訊息通知,顯示持續有不知情的網友,正在加入假王文淵股友社中,詢問台塑集團,僅表示詐騙層出不窮,相關問題不回應。

詐騙影響全民形同「內亂?」 小檢提議:改為高院管轄第一審處理

行政院提出「打擊及詐欺行動綱領1.5版」,看似要對猖獗的詐騙集團除惡務盡,但檢警無感,甚至有女檢發文批「打詐1.5是國家級世紀詐騙」,法務部和高檢署立即回應,將編列人員預算,紓解案源及超時加班問題,署名「小檢」的檢察官建議,詐騙犯罪影響全民,建議改由高院作為一審管轄,才能達到妥速審判的精神。

會員資料外洩「遭解除分期詐騙」 律師也上當求償只能拿回一成

根據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統計,從銀行下班後到晚上8點左右,是諮詢來電最大量的時段,詐團假冒客服人員,以設定錯誤甚至是資料系統遭駭客入侵,打電話要消費者「解除分期付款設定」的案件最多。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第五周談「解除分期付款詐騙」,辦理類似案件的檢警人員指出,這類詐騙手法,通常與品牌官網或網購商場資料外洩息息相關,若受騙除了要趕緊凍結對方帳號拿回錢財外,也可嘗試向商場業者以個資保護不周等理由求償。

詐團主嫌南韓、大陸無期徒刑 台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最重10年

國內詐欺犯罪新收案件數量從2020年起,已躍升各類型犯罪之首且逐年上升,政府為洗刷「詐騙之島」惡名,除持續宣導防詐、強化打詐查緝,也不斷修法加重刑責,包括《刑法》加重詐欺取財罪法定刑最重可判刑7年、《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最重可判刑10年,但相較鄰近的韓國、中國最重可判詐騙集團主謀無期徒刑,國內除了司法判決常被詬病輕判外,立法強度也有待斟酌。

詐團重複犯罪率高 基層檢建議:一發現人頭帳戶先行政罰緩

台灣已成詐騙之島,中央機關三令五申要求打詐,但全國檢警光是追捕詐騙人頭帳戶就耗盡全力,偏偏提供銀行帳戶供詐團使用的人,隨時都能狡辯當初以為求職或貸款所需而被騙走帳本,免於幫助詐欺甚至洗錢的刑責追溯,為了從第一線就阻斷詐騙橫行,有資深檢察官建議,只要發現無正當理由就將帳戶交付他人者,立即以行政罰緩3萬或5萬的代價,才能有效遏止詐騙。

「我被詐騙!帳戶被凍結」 被列警示帳戶想解除得有這些證明

找工作被詐騙、網路購物誤入詐騙集團的圈套變成警示帳戶,民眾帳戶裡的錢全數被凍結,擋住了民眾被詐騙的錢,或是其他被害人的辛苦錢,經過釐清之後,帳戶才有可能有所變動,若民眾被列為警示帳戶千萬不要驚慌,趕緊報警,確認帳戶是被盜用或是有不明的錢誤匯進來,經過警方調查之後,確定不起訴,取得不起訴處分書,亦或是刑事判決書等才能解除。

學者剖析犯罪心理 揭柬埔寨豬仔大舉招募起因是「斷卡行動」

柬埔寨詐騙集團事件發展至今,刑事局國際刑警科長李泱輯提到,從2022年到2023年4月,報案人數大約700人,救回來的人數約有400人,現階段還找不到人的將近300人,刑事局統計還沒找到人的案件,大多是家人報警,但他們實際求援的狀況非常少。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分析,柬埔寨詐騙集團開始找台灣人的原因,很可能跟2020年大陸「斷卡行動」有關,當時,從緬北遣返的大陸人約有14萬人,詐團的人力缺口大,接著,華語系國家就陸續出現有民眾被人蛇集團「賣」到柬埔寨當豬仔的狀況。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