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口號也是在「爭取認同」!心理師:過度依賴會導致情緒波動

▲民進黨凱道造勢晚會,支持者擠滿會場。(圖/記者林敬旻攝)

▲選舉口號多半也是在「爭取認同」。(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諮商心理師林萃芬
摘自/時報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

引言:每逢選舉,都可以聽到候選人努力詢問大眾「支持OOO,好不好?」或是「你們說,這樣做,對不對?」這兩句話都是在「爭取認同」,希望民眾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大聲回應:「對!」而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想爭取別人的認同時,也會運用相同的說話方式來說服對方,最常見的就是婆媳與同事關係,雙方都想爭取認同,證明自己是對的。

●「爭取認同」大作戰:婆媳爭寵,員工爭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諮商經驗中,婆媳關係經常呈現出「爭取認同」的模式。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婆婆感受到媳婦對其家庭中女性主導地位的威脅;二是婆婆和媳婦對同一人(兒子或先生)的愛有所競爭,但這種愛的本質是不同的。

這樣的情況使得先生處於尷尬的夾縫之中,不論支持哪一方,都可能引發更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讓先生了解婆婆和媳婦各自的心理和想法,並找到一種「行為上媽媽優先、心理上太太為主」的雙贏溝通方式。

▲▼親子,母女,婆媳,婆婆,媳婦,夫家。(圖/CFP)

▲婆媳關係也經常出現「爭取認同」的模式。(圖/CFP)

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婆媳雙方都感到被愛和重要,進而減少「爭取認同」的衝突。此外,這種「爭取認同」的現象也出現在職場中。例如,員工會問主管誰更努力,這時以「誇獎的語言」代替「爭取認同的語言」會更有助於維持和諧。

畢竟,當人們感覺自己比別人少得到認同或關愛時,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職場,改變溝通方式和語言選擇都是化解「爭取認同」問題的有效方法。

●「認同陷阱」:渴望肯定成焦慮,自我鼓勵走出漩渦

多年擔任主管,我遇到過各式各樣的人,其中一位同仁特別引人注目。這位員工每完成一個任務後都會謙卑地問我:「您覺得我做得怎麼樣?」一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尋求確認,但後來發現,這更像是一種「表現焦慮」。

▲▼上班族,辦公室,創業,年輕人,思考,小資族,商務人士,面試,職場。(圖/視覺中國CFP)

▲有些員工會爭取主管的認同,過度依賴可能會影響工作表現。(圖/視覺中國CFP)

即使我給他肯定的回饋,他依然表現出不安的情緒。這讓我思考,過度依賴他人認同可能會導致情緒波動,甚至影響工作表現。我記得有一次提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後,他陷入低迷,幾乎一個月都無法正常工作。這也是我在諮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過度渴望他人的認同和讚賞,這種依賴會讓人變得焦慮和不安。

根據我的觀察,要從「尋求他人認同」走向「自我認同」,關鍵是學會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並自我鼓勵。這樣才能逐步走出這個焦慮的漩渦,實現真正的成長和心理健康。

●「爭取認同」:銷售心法,同理對話

除了政治人物以外,從事銷售工作也很需要爭取顧客的「認同感」,這裡提供幾個可以正向增加「認同感」的心理技巧。

1、使用對方的語言

使用對方的語言,不但表示你認真聆聽,同時也能夠增加「熟悉感」與「認同感」。

2、讚美對方的專業

渴望認同是人之常情,尤其在我們的專業領域。要獲得顧客的認同,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讚美他們的專業素養。這樣不僅能讓顧客對你和你的產品產生認同,還會促成更容易的銷售成交。

3、從顧客的困惑開始發問,再透過對話協助對方解決困難

在跟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成交心法是,先找出顧客的困惑,然後開始對話,對話盡量簡單,同時要讓顧客點頭認同,再透過對話協助對方解決困難,就能讓顧客產生「認同感」,下面示範兩個簡單例子。

案例一:

從顧客的困惑開始對話:「出來玩會想嚐嚐在地美食。」

顧客回答:「對啊!」

接著說:「價格最好合理。」

顧客回答:「對啊!」

接著說:「用餐環境也要乾淨。」

顧客回答:「對啊!」

然後就可以介紹商品:「推薦您我們的○○餐廳,很符合您的需求。」

透過對話雙方同心協力解決困難。

案例二:

從顧客的困惑開始對話:「冬天皮膚會變得比較乾燥。」

顧客回答:「對啊!」

接著說:「化妝的時候會比較不好上妝。」

顧客回答:「對啊!」

接著說:「也不想花太多預算買化妝品。」

顧客回答:「對啊!」

接著說:「如果價錢在兩三百元左右的話,就比較不會心痛。」

顧客回答:「對啊!」

然後就可以介紹商品:「像這組化妝品,保濕效果很好,平均每一件單品兩百元,要不要試用看看。」對話中雙方同心協力解決顧客困難。

4、注意顧客會爭取誰的認同

顧客在逛街購物時,常常會猶豫不決,不知道要買哪一樣才好?也因此,不少人購物時喜歡有個商量的對象,像是找姊妹、朋友一起逛街,或是一邊逛街,一邊詢問另一半的意見,「你覺得這件比較好看?還是那件比較好看?」這些做法都在爭取認同,獲得肯定。

所以,銷售時要特別注意顧客會爭取誰的認同,這個人往往會在顧客決定「買與不買」時扮演關鍵角色。

▲▼《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深入淺出分析各種常常聽到的語言,除了說明語言背後的心理動機外,也整理出不受傷害的應對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從5種說話方式分析內心世界!講話像父母的人愛控制、缺乏幽默感

喝斷片會性騷擾?心理師揭酗酒5狀態:想什麼就要得到,不顧他人

「愛我就上床!」專家分析威脅心裡:缺乏同理、不在意他人受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