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不信「茶葉第一泡能安心喝」 農委會保證:歷年檢測沒農藥殘留

茶壺,茶,泡茶,茶杯(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農委會強調,茶葉第一泡是能安心喝的。(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茶葉的第一泡到底能不能喝一直在網路被流傳討論,有一說法就是不能喝,但農委會強調,這完全是網路謠言,只要茶葉的品質是好的,茶葉的第一泡不僅能喝,不過,許多網友認為,這根本是含糊說法,誰不知道品質好就好,完全是廢話。

農委會說明,茶葉中本身還含有的胺基酸、皂素與多元酚類等營養的物質,茶葉所採用的農藥多為脂溶性,不易溶於水,再經過乾燥與烘焙等製茶過程,降低了農藥的殘留,要大家不要相信網路謠言,可以安心的喝茶。但部分網友認為此說法不能信。農委會強調,可以放心喝,因目前台灣茶均採用安全性高水溶性低的防治藥劑,且歷年檢測及評審茶湯品質的,均未發現茶湯農藥殘留的案件與第一泡茶湯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投杉林溪茶農劉松杰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茶葉多少含有「皂素」,茶葉基本上都會有水溶性與脂溶性兩類農藥,以水溶性為例,茶葉不管怎樣泡,都不可能用水溫100度去沖洗,脂溶性更不用說,因為根本洗不出來。

劉松杰進一步說明,以前比較沒人討論這問題,是因茶葉近十年製造過程不一樣,以前是「人力為主,機器為輔」,一顆顆的茶葉,以2、30年前的烏龍茶來看都被稱「半球型」,現在則會說「球型」。近代以機器為主,經過烘焙後,每顆「緊結度」高,若單純直接泡,可能會有一點泡不開,有人一開始沖掉的那一泡,其實不會說是第一泡,而是「稍微醃過」,叫他起床的概念,先「溫潤一下」的「溫潤泡」,接著才回到正常的泡茶方式。這就像手沖咖啡一樣,要沖之前不可能一次到底,前面也是會先吸點水分。

另外,劉松杰指出,現代茶農不是只有照以前製造方式,很多都會去茶改場或農業試驗所上課,除傳承傳統東西,還會加上學理基礎,而茶葉的好不好,也跟海拔高度有關,如某種茶生長在低海拔,生長速度快,但如果換成別種,就不見得是好的。

至於茶湯澀味形成原因?農委會提到,主要是來自兒茶素,兒茶素是一種多元酚類,具「苦澀味」, 估了茶葉多元酚類的10%~80%。要避免苦澀味太重,可以用較低水溫來沖泡。

▲▼飲茶文化,茶樹,茶園,茶葉。(圖/ETtoday資料照)

▲劉松杰說,以前茶葉製造過程是「人力為主,機器為輔」。(圖/ETtoday資料照)

最後茶葉該放常溫還是冰箱?農委會表示,常溫、冰箱都可以。

若要常溫保存可注意以下2點:

1、一般短期保存(一個月內)或中下級茶葉,以常溫保存即可

2、可在外袋或罐內放包好的乾燥劑,並定時更換,效果更佳

低溫保存:

1、貯茶以專用冷藏(凍)庫佳,如與其他食物共冷藏,則應妥善包裝、完全密封,以免吸附異味。

2、茶葉須排列整齊,使冷空氣的循環達冷卻效果。

3、一次購買多量茶葉時,應先予小包分裝,再置於冷藏(凍),不宜將同一包茶反覆冷凍、解凍。

4、由冷藏(凍)取出茶葉時,應先讓包裝內茶葉溫度回升至與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否則驟打開茶罐,易凝結水氣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的茶葉變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