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老師當眾公審霸凌者」 心理醫師:要溝通而非批判

▲▼霸凌,兒童,男孩,小孩,欺負,孤單,哭泣。(圖/翻攝自pixabay)

▲霸凌者、受害者,都應該受到旁人、家長或老師的關心和傾聽。(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近年來「霸凌」已成為各國社會關注的現象,2019年底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同樣在講述霸凌的故事。對於事件中的各個角色,如霸凌者、被霸凌者及雙方家長等,作為旁人應如何正確對待,北美華人心理醫師表示,首先要先和孩子建立關係,而當事孩子的家長應避免見面,「因為結果可能不會是好的」。

《北美華人圈》訪問了2位孩子有過被霸凌經驗的媽媽,單親媽媽楊冉因為和丈夫分居,因此常在周末接小孩過來住時,常只想到滿足孩子食物和物質上的需求,得知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後的反應,才了解到自己長期忽略和孩子的溝通及關心。

第二位媽媽王仲寧則認為,因為自己母親也是學校老師,母親以前面對霸凌的相關情況,都會選擇在早上上課前,將霸凌人的孩子叫起來,當眾曝光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並且為此感到羞愧,事情就解決了。

對此,心理醫師陳靜指出,了解情況時必須先分清楚一般的戲弄玩鬧和霸凌的區別,戲弄玩鬧很多時候是同學間相處的方式,霸凌則是長期對心理、身體或金錢上造成壓力和損失的行為。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的反常行為,因為代表「有事情正在發生」,而對受害者要先傾聽和建立良好關係,至於霸凌者,則同樣要讓孩子了解到,溝通並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幫助解決問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