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撈捕小魚 科學家配飼料肉食性海鱺改吃素


▲美國科學家研究,利用改變飼料配方,讓肉食性海鱺改吃素。(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馴服肉食魚改素食!不用基因改造,透過食物的改變,美國科學家發現,可能讓原本貪得無厭的肉食性魚類海鱺改性變成吃素,降低因吃葷對環境產生的衝擊,這神奇的研究計畫被刊登在8月號的Lipids期刊。

海鱺是種高經濟魚類,可做成生魚片、鹽燒或其他煮食,原本是海魚,但也有業者進行養殖。這種魚最長可達1.5至2公尺,口有尖牙,從小魚到烏賊、甲殼類的螃蟹等,全部都是能吃就吞下肚

美味的海鱺有人養殖,原本養殖可以降低對海洋過度捕撈的衝擊,但養殖業者為了符合海鱺的胃口,反而大量捕野生小魚當作海鱺飼料。換句話說,越多人吃海鱺,就有越大的需求,也就需要撈捕更多的小魚當飼料,仍舊造成海洋過度捕撈,讓鯡魚、鯷魚與沙丁魚這些小型魚類數量越來越少。

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巴爾的摩3名科學家,花4年做研究,目前已將有初步成果,他們用草本蛋白質、脂肪酸與能量飲料中的類胺基酸物質當原料,調整成適當比例,讓海鱺與願意吞下去,經過實驗,另一種養殖魚類金頭鯛似乎也適用。

科學家藉由改變飼料內容,希望這些養殖魚類吃素,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魯斯特(Michael Rust)說:「肉食、素食或雜食性的魚類,都需要約40種營養成分,比例必須正確。」他也表示:「只要用海藻、魚類剩料與各種植物,就可以調配出高品質的飼料,不必仰賴野生魚類。」

根據NOAA的資料顯示,這項讓養殖育類吃素,與美國農業部共同進行的研究,從2007年就開始進行,但巴爾的摩3名科學家的實驗,可能是這個領域的第一次嘗試。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