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雲論李沃牆

雲論李沃牆

李沃牆/總統大選三腳督成形 兩岸問題猿聲啼不住

「台灣獨立,不敢;兩岸統一,不願;維持現狀,不甘」。「兩岸問題猿聲啼不住,輕舟難過萬重山」,無非是台灣長期以來面臨的困境。

李沃牆/陸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雙方應就歧見磋商

中國大陸商務部突然於4月12日公告,即日起將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內容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共2,455項產品。有論者憂心,大陸此舉恐為ECFA終止前兆。兩岸長期以來存有政治及貿易歧見,應思如何化解才是正途。

李沃牆/利率升升不息 壓跨美國矽谷銀行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成為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Inc.)破產後的第二家大銀行。與加密貨幣極其相關的Silvergate銀行不久前才關閉,矽谷銀行又倒閉,因而不少人狐疑,甚至憂心,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是否會重現?

李沃牆/中美偵察氣球事件升溫 迎來玉兔年首隻灰犀牛

聯準會於2月1日如預期宣布升息一碼,升息循環似乎已進入尾聲,陸股及台股開紅盤迎「錢」兔。五角大廈卻於隔天公布,在美國內陸領空發現中國高空偵察氣球,疑似蒐集情資。中美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金融市場迎來兔年首隻灰犀牛,後市發展將何去何從?

移民解缺工》李沃牆/勞動參與率現拐點 攬才留才未雨綢繆

台灣的少子化及人口老化路徑已是一條不歸路,國發會預估2026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一旦「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將反映在勞動參與率下降。因勞動人口減少、生產力弱化,產經政策也須隨之改變,攬才留才宜未雨綢繆。

李沃牆/台版晶片法 鞏固半導體競爭力

行政院會於11月17日火速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得適用新的租稅優惠,俗稱《台版晶片法案》。

李沃牆/囂張的美元 逼全球買單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更公開捍衛美元,反駁外界對於美元升值助長他國通膨的說法,強調「全球經濟惡化不是美元升值造成,而是因為各國經濟不振與政策失當所致」。然令人憂心的是,聯準會(Fed)升升不息,美元長期走強有如在金融市場埋下一顆驚世地雷,醞釀一場完美風暴。

李沃牆/「賦閒人口」跌破百萬 勞動參與率創新高

根據勞動部最新的統計顯示,2021年底的45至64歲的中高齡者勞參率已達65.15%,年增6.6萬人。而65歲以上的高齡勞動人口也由前1年的34萬3,000人增加到37萬人,勞參率突破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個月中高齡「賦閒人口」降至百萬以內,勞參率則升至65.4%,創下歷年新高。

李沃牆/民生物價漲荷包失血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比較近5年的最高與最低的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明顯地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意味台灣地區所得分配不均,多年未見改善,貧富差距擴大現象反而愈來愈嚴重。對於貧富差距問題,不能一味說這是全球現象,而應就稅制公平性再集思廣義,謀求改善,利用稅賦進行所得重分配,定期檢討與檢視成效,才是人民之福。

李沃牆/通膨升溫股市墜入熊市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通膨止不住,股市跌不停,日日求神不見靈,茫然路何行。通膨何時緩,股市幾時升,只要神心知我心,定不負神之意」無疑是當前許多人心境寫照。面對通膨、股市崩跌,該如何因應?股神巴菲特說,最好的一項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不用擔心錢因高通脹而貶值了。

李沃牆/馬斯克「唱衰」拜登「反酸」 美國經濟到底是好係壞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透露,對美國經濟發展有「超壞預感」。而美國總統拜登對此回應道:「我想他登月之旅需要很多運氣吧!」。 今年以來,世局紛紛、俄烏戰爭、通膨加劇、聯準會(Fed)進入升息循環,並開始縮表,經濟衰退疑慮升高。令人好奇的是,當企業執行長與總統說法南轅北轍時,孰是孰非?

李沃牆/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莫忘景氣循環鐵律

美國聯準會5月升息;接著,6月起將每月縮表475億美元,3個月後增至950億美元。有經濟學家憂心,聯準會若升息過度,可能釀成經濟衰退,股市也將進入熊市。一旦景氣循環將進入衰退期時,意謂著聯準會將採貨幣寬鬆政策,通常就是降息循環;而當景氣循環由復甦期轉向擴張期,則會逐步結束寬鬆,取而代之的就是升息循環。

李沃牆/通膨加劇升息加速 經濟成長恐再下修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4月初下修今年的全球貿易成長率,由原先估計的4.7%,大幅降至2.5%,正反映全球供應鏈問題未解。雖然台灣近幾個月出口仍表現強勁,然兩岸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在疫情升溫,全球及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下修情況,未來仍存在隱憂,不少機構已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實不容樂觀。

李沃牆/緊縮第二戶限貸宜審慎評估 

近年來,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漲勢尤為顯著。在營建成本大漲、海外台商重組供應鏈、積極回台買地擴廠,以及貨幣寬鬆的超低利率等原因下,房價自然水漲船高。但央行打房若「緊縮第二戶限貸」是否合理?內政部的這五大重拳能否對症下藥,有效抑制房價、遏阻炒房及穩定房市?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力抗西方制裁 中國拚「科技自主」

時值「俄烏」烽火漫天之際,最新一期(2022/2/26)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有一篇焦點議題“China’s techno-dependence”-China wants to insulate itself against Western sanctions."主要是探討中國大陸試圖科技自主以因應美中科技戰,本文擬進一步分析,以饗讀者。

李沃牆/建築成本激增 「力抗打房」2022房價看漲

近年政府頻頻打房,但房價依然居高不下。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去(2021)年第3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6.90%,較上季上升0.63%,較去年同季上升0.14%,房價負擔能力為略低等級,新北及北市分別為48.48%及63.11%。此外,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為9.24,為2017年第3季以來最高。

李沃牆/恐慌指數刷破紀錄 「升息、地緣政治」灰犀牛來了

全球金融市場極不平靜,美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由1/4的36,799.65歷史高點,跌至1/25的34,297.73點,幾個交易日跌2501.92點,跌幅達6.8%,S&P500同期跌437.09點,跌幅達9.1%;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跌2083.42點,跌幅達13.3%,費城半導體指數共跌658.15點,跌幅達16.4%,幾乎快進入熊市,投資人哀豪。

李沃牆/大陸打房兩難: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房價不斷走升固然讓GDP更為亮麗;但房價長期上漲的背後卻離不開「炒房」,徒讓購屋自住者的負擔日益加重,最後僅能望屋興嘆;台灣如此,中國大陸也不遑多讓。既然,房地產成了大陸經濟成長重要支柱,那打房勢必兩難。

李沃牆/「扶老比」創新高 政府要拉一把「躺平族」!

台灣因人口快速老化加上少子化,以及壽命不斷延長,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2018至2065年)」預估2026年的65歲人口比例將達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這現象也讓扶老比[(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5~64歲壯年人口)×100,即每100位壯年人口要扶養的老年人口數]不斷上升。

李沃牆/通膨讓內需更蕭條 經濟成長預測該保守點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擴大,基因定序為Delta變種病毒,截至9月9日的累計確診人數已達27例;若疫情未控制,不排除全國再度升至三級警戒。另一方面,財政部甫公布的 8月出口及進口金額均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尤其出口連14紅,表現令人驚喜,但內需服務業卻因Delta疫情陷入陰霾,雪上加霜。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