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兩會/重頭戲!王毅重返外長記者會今登場 聚焦中美、台灣問題

▲▼ 2019年大陸全國兩會,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兩會,外長記者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 2019年大陸全國兩會,時任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實體記者會。(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台北報導

大陸全國兩會明7日重頭戲是外交部長中外記者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主題是「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外界極為關注,今年是美國超級大選年,牽動中美未來局勢,拜登與川普的角逐,中國大陸會更傾向哪一方?相較川普上一任激烈的「反華」政策,大陸官方至少沒有表態拜登政府也是敵對勢力,不管最終誰勝選,對北京來說都要有所應對。

中國大陸前外交部長秦剛下台後,原本外界觀望今年兩會是否再次宣布新外長人選,最終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今天上午10點親自出席主持記者會,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相關問題。

回顧2019年王毅擔任時任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最經典一幕就是被港媒追問,「要拿下台灣幾個邦交國?」當時王毅仰天大笑三聲,沒有多做回應。

如今時隔五年,因秦剛事件,王毅回鍋擔任外交部長,對比現今國際時空背景有很大轉變。在經歷疫情衝擊、中美關係起伏不定、俄烏與以巴爆發衝突和台灣問題等局勢,中國大陸今年的國際外交政策也備受關注。

▲▼拜登,川普。(圖/路透)

▲在北京眼裡拜登、川普各有「反華」政策,不好應付。(圖/路透)

北京怎看拜登與川普對決?

今年11月5號是美國超級大選,拜登與川普再一次對決,依照先前執政風格,不管是誰當選「反華」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面對下一個未知4年的中美關係,北京怎麼看呢?

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瓊萩指出,假設川普又勝選,這次執政的時空背景與上次不一樣。疫情後的美國,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民眾對於政府非常不滿,對於川普來說正好可以利用經濟問題打「民粹牌」,第二個挑塑造一個外來的強大威脅,依然是中國大陸。

根據上述「反華」策略這次依然奏效?黃瓊萩說,「我覺得這是要打一個大問號,我相信北京也是。」川普就算贏得選舉,又是製造跟過去一樣反效果,盟友歐洲會不滿,將影響拜登上台之後持續經營「圍堵政策」。

黃瓊萩也說,拜登政府上台後,至少目前為止,中國大陸沒有明確的說過,「華府是他的敵人或者敵對勢力。因此川普假設上台,不是只是對中國大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對全世界都是。

美大選後勢必再調整「美中關係」

黃瓊萩舉指出,中國大陸內部學界聲音一致,不管是拜登或川普的,中國應該要有所準備,但並非採取對抗的姿態。
她舉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賈慶國教授看法,認為川普有當選概率,對於中美關係未來發展不是很樂觀,但假設是川普執政,美國內部理性派也強烈建議,北京要嘗試跟美國內部的理性派持續的交往。

另外,中美對「競爭」理解不一樣,美國認為的競爭是現實主義式的國際關係和聯合遊戲,中國對競爭理解是保留合作空間和彈性。

中美「競爭」認知不同情況之下,黃瓊萩也觀察,北京對於中美關係還沒有一個全然確定的方案,隨著美國大選逼近,內部雜音多,大多依然是爭論如何去做準備。因為中國面對中美關係的變化,很少採取主動式預防,多半都是被動的,等到事情發生,就事件本身做評估。

▲▼ 2019年大陸全國兩會,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兩會,外長記者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 2019年陸全國兩會,王毅曾被問及要拿下台灣幾個邦交國,當時只大笑三聲未做回應。(圖/記者任以芳攝)

對台議題、烏俄與以巴衝突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指出,「中國大陸對賴清德很難有信任感,兩岸關係之後怎麼走下去,確實是嚴峻的挑戰,中共不會貿然使用武力,預料會更加壓縮台灣參與國際空間。

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信賢指出,「涉台議題會放在美中的架構底下去談。」

王信賢也提醒台灣政府要非常注意,「台灣的國際戰略的制度空間,實際上是被壓縮。」中國大陸正在用許多事務性問題推進戰略性目標,對台來說就是「溫水煮青蛙」,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是戰略被動,但是中國大陸在做戰略主動的事情。

今年大陸全國兩會比起去年又多了「以巴衝突」,黃瓊萩指出,「不可能公開的持以色列,因為不符合國家利益。」北京依然不會表態,只是不斷強調和平手段。

黃瓊萩推測王毅今天在外長記者會,對於戰爭的態度,依舊是和平共處為原則,該立場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有提及,「包括去年兩會的記者會也有提到和平共處五原則,一向都是中共拿來處理對外關係,非常重要的原則。」

延伸閱讀:

人才斷層?王毅出席明外長記者會 寇健文:秦剛下台打亂接班佈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