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兩會/被視為最弱總理 李強「首次」工作報告傳遞黨意志

▲▼ 2023年總理記者會、李強、丁薛祥           。(圖/記者任以芳攝)

▲ 2023年總理記者會是李強「首秀」也是最後一次。(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台北報導

大陸2024年全國人大今(5)上午9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首次」發表政府工作報告,經濟增長目標、國際外交、對台政策都是外界關注焦點。多位受訪涉台學者提醒,今年要特別注意李強工作報告針對主權、台獨與統一的表述,是否與過去不同,由於李強是習近平一手提拔的總理,可從工作報告更清楚反映中共黨中央意志。

今年是李強擔任總理第二個年頭,也是「首次」對外發布政府工作報告,人大開幕前一天發佈讓外界震撼消息,取消人大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未來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是否弱化李強總理職能,並且關上讓外界理解大陸政策發展的窗口?

取消總理記者會「意味政策不透明」

有外媒昨在大陸外交部記者會詢問,總理記者會取消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中方不擔心這個決定體現出一種「對外不開放」的態度嗎?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關於全國人大會議的新聞安排,大會發言人已介紹有關情況,沒有更多需要補充的訊息,並且感謝媒體關心並希望了解中國大陸的大政方針「你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大陸全國人大2018年曾在微信公眾號宣傳,總理記者會是「觀察中國開放和透明度的重要窗口之一」,如今取消總理記者會,中外人士更加無法理解大陸政策與發展走向,窗口關上了,等於降低外界取得資訊的管道。

旅美大陸學者胡平認為,這是意味總理地位降低,以及「兩會」開放性降低。

▲▼ 2023兩會、李強、習近平、王滬寧、趙樂際輕鬆交談            。(圖/記者任以芳攝)

▲ 2023兩會開會期間,習近平、李強、王滬寧、趙樂際輕鬆交談 。(圖/記者任以芳攝)

最弱總理工作報告「傳達習意志」

今年兩會李強「首次」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外界也用放大鏡檢視他沒有中央任職的經歷,並且是除首任總理周恩來之外,唯一未曾歷練副總理職務,也沒有任何中央或國家機關工作經驗,直接從地方首長晉升成為國務院總理,與習近平歷史發展軌跡十分類似。

張競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分析,李強就任初期,浮現出諸多懷疑其能否統籌中央政務全局聲浪。「但經過一年參與各種國際事務歷練,李強對內對外的應對,各方評價相對正面,今年兩會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有所期待。」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去年剛過世的前總理李克強,在胡進濤時代跟習近平同時被選拔上任,李克強從政資歷完整,也不是習近平選拔出來的,兩人一直存在某種程度競爭關係。

趙建民指出,「李強是比較弱勢的總理,地方行政工作經驗不足,加上是習近平一手提拔的人選,習近平跟李強的黨政關係運作下,與李克強完全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講,李強工作報告會更大程度地反映這個黨中央意思。」

張競則強調,「整個政府工作報告構思與轉述,必須經過多次黨政內部協調與溝通,透過黨政決策體系內循序上呈,最後經過黨內決策會議議決後才能通過定案。」

▲▼ 2023年總理記者會、李強、丁薛祥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李強「首次」工作報告,注意對台表述是否出現不同。(圖/記者任以芳攝)

對台報告「注意」涉台表述用語的變化

隨著民進黨第三度執政,被視為「雙獨配」的賴清德520後即將就任,直到美國大選今年11月結束這段期間,今年中共對台過渡期政策十分關鍵,是否更加緊縮?

趙建民提醒,大方向定調不會有太大變化,但中共涉台策略不可能比以前更放鬆,「尤其針對主權、台獨、統一的論述,是否有不同以往的表述?這是台灣必須深刻關切的問題。」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也表示,王滬寧今年對台工作會議提到祖國統一跟祖國「完全」統一,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大陸方面不會要1997年的「一國兩制」,而是實施「香港國安法」的一國兩制,並且堅定朝這方向推進。

寇健文也預測,大陸方面會加大對台控制力量,尤其是經濟的控制力,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的基本原則也不會改變,未來繼續「軟硬兩手」,界線更加分明。

他也指出,現在台灣民眾普遍對經觀感不好,大陸方面推出「經濟統戰」,比如鼓勵台青創業,向台商招手,這類工作只會做的更辛苦,大陸推行融合發展淪為「單邊吸納」,效果不會太好。

外界也炒作大陸漁船翻覆2死案,影響今年兩會涉台報告走向。張競也提醒,「走調的音符不會影響主旋律,偶發的事件不會改變大方向。」每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有台港澳專章,基本上重申既有政策,幾乎不會出現新的政策方向。

▲金融,經濟,投資,股票,財金。(圖/視覺中國)

▲李強最大挑戰就是提振經濟,破除西方國家「中國經濟崩潰論」。(圖/視覺中國)

挽回市場信心解決經濟「痛點」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今上午正式開幕,由國務院總理李強發布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回顧2023年發展,提出2024年工作目標。

外界推測,今年GDP增長目標或與去年一樣,落在5%左右,赤字率可能提升至3.5%左右。最大挑戰還是房地產市場如何回升,以及居民、企業對經濟的信心。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訪問直言,大陸經濟情勢面臨嚴重挑戰,面對美國經貿脫鉤與技術封殺,北京如何應對,避免經濟冷戰是關鍵。

張競指出,大陸十四五規劃年限2021到2025,但去年12月18日大陸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啟動第十五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前期研究,作業流程提早近一年之多。

他也分析,可見大陸確實面臨經濟發展不確定前景,政府高層態度確實相當審慎,因此相對積極提前布局應對,嚴防未來不確定變數,比如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若真的回歸,必須注意中美是否出大規模脫鉤斷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