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蝦來台50年!專家揭1關鍵意外 造就釣蝦場、活蝦餐廳崛起

▲▼泰國蝦養殖。(圖/記者林緯平攝)

▲泰國蝦近10年的全台產值突破15億。(圖/記者林緯平攝)

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釣蝦文化約在民國70年興起,伴隨「台灣錢淹腳目」的美好時光,釣蝦場、活蝦餐廳成為許多民眾休閒時的好去處,經過不斷轉型、突破,歷經近40個年頭後,這些擁有豐富底蘊的在地文化,得以繼續向下紮根。然而,上述兩個休閒場所必要的「泰國蝦」從何而來,其實也見證台灣半百年的歷史!

泰國蝦最早於民國59年由「淡水蝦之父」林紹文寄贈300尾蝦苗回台灣,隔年由水試所東港分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前身)完成人工繁殖。助理研究員葉怡均表示,起初泰國蝦在台灣繁殖不太順利,直到某次意外,才發現「泰國蝦雖為淡水蝦類,但其蝦苗培育須在鹹水,因為突破此關鍵點,奠定泰國蝦在台灣養殖的基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泰國蝦養殖(專題中心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東港養殖研究中心,持續投入泰國蝦相關研究。(圖/記者林挺弘攝)

現今泰國蝦養殖約有8成集中在屏東地區,其中又以里港、九如等地為大宗,而屏東地區近3年的泰國蝦產量達4950公噸、年產值15億。起初,泰國蝦因頭大身小特性,加上不適合外銷(冷凍後口感不佳),且當時台灣草蝦養殖興盛,故養殖泰國蝦的人較少。

自民國68年開始於里港養泰國蝦的林清湶,算是早期投入的蝦農,他談到家裡本是種香蕉,後在友人介紹泰國蝦好養、價格好(當時香蕉1斤5元、泰國蝦1斤可達百元)等誘因下,開始投入泰國蝦養殖。

然而,伴隨著民國70年代末,草蝦發生大規模病變、產量銳減,加上釣蝦場、活蝦餐廳興盛,泰國蝦需求量大增,許多人開始投入泰國蝦養殖,民國80年時泰國蝦養殖面積達2320.7公頃、產量16196公噸為歷年最高紀錄。

▲▼泰國蝦養殖(專題中心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泰國蝦養殖地多在屏東,為配合蝦車北送時間,蝦農們多在清晨就進行補蝦工作。(圖/記者林挺弘攝)

▲▼泰國蝦養殖(專題中心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約在民國82年投入泰國蝦養殖的陳仲賢表示,當年蝦價沒有現在動輒2、3百塊,但販售通路很好,釣蝦場需求量相當大,當時一台大型蝦車會一次收4、5千斤的蝦,隨後北上分送到不同蝦場,僅約1成供給餐廳。

在釣蝦場興盛同時,釣上來的蝦該怎麼辦?「代客料理」釣蝦場內隨之衍生,從最傳統的「鹽烤蝦」,到台南西海岸活蝦餐廳(老闆原經營一家釣蝦場)所研發的「胡椒蝦」爆紅,於民國85年左右專營泰國蝦料理的餐廳開始擴張,餐廳所需的泰國蝦也隨之變多。

▲▼泰國蝦料理、養殖。(圖/記者林緯平攝)

▲胡椒蝦、檸檬蝦等多元料理方式出現後,開始出現專營泰國蝦料理的餐廳。(圖/記者林緯平攝)

陳仲賢表示,釣蝦場跟餐廳所需要的蝦不太一樣,釣蝦場通常要公蝦,因為釣客就是要享受跟蝦子搏鬥的感覺;餐廳則多需母蝦,因為有紅頭且肉質細緻,是饕客們的最愛。

然而隨時間推移,釣蝦熱度一度有所下滑。這主要是因為飼養蝦的成本逐漸上升,進而提高了蝦價格,這進一步增加了釣蝦場和餐廳的採購開支,最終負擔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此外,現在有更多多元化的休閒娛樂選擇,這也直接影響了釣蝦產業的發展。

▲▼釣蝦場。(圖/記者林緯平攝)

▲釣蝦場如何轉型、吸引顧客,成為當前業者的重要課題。(圖/記者林緯平攝)

然而,仍然有一群熱愛釣蝦的人,他們正積極努力推動這個擁有濃厚台灣文化特色的產業實現轉型。台灣釣蝦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張林裕指出,釣蝦不僅僅是休閒,還可以成為競技運動。該協會目前定期舉辦釣蝦比賽,並致力於發展釣蝦競技以及國際賽事,已在香港取得成功,並計劃擴展至東南亞地區,期待為釣蝦文化實現2.0版本的轉型貢獻一己之力。

「釣蝦神人阿綱」的爆籠入門課

釣蝦神人的大師課 業餘到職業的速成秘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