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秋收來了!雲門打造專屬《天光・霞》 最美天然稻浪舞台登場

▲▼2022池上秋收藝術節。(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池上秋收藝術節」被稱讚是「國家級的天然劇場」,也是十分有挑戰的舞台。(資料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2023池上秋收藝術節」邁入第15周年,每年以金黃稻浪為背景,加上氣候、自然天光,還有壯闊的花東縱谷,被許多表演者稱讚是「最美舞台」,也是最有挑戰的舞台。今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表示,將打造獻給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讓舞者帶著觀眾悠遊,彷彿置身於一幅動人的畫卷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雲門在2021年於池上稻浪間演出獨家版本的《十三聲》,還有燕子當臨演。(圖/劉振祥攝/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主辦單位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感觸表示,在台灣,民間要持續辦理地方藝術節很不容易,除了有專業團隊的參與,更重要的是要在地鄉親的支持與投入;而池上秋收能走到第15年,凝聚了在地鄉親以及台灣社會的認同,應該可以列為台灣的品牌。

柯文昌回憶,2012年委託林懷民為池上創作,2013年雲門舞集40歲,林懷民帶著雲門舞集到池上,演出為池上創作的作品《稻禾》,讓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成為「國家級的天然劇場」,也是雲門第一次與池上結緣。

10年後,雲門50周年,如今藝術總監鄭宗龍將以山嵐稻浪為舞台,獻上專屬於池上的《天光・霞》。他將劇場裡用數位影像創造的「霞」,回歸到池上的「自然天光」裡,成就了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作品,透過音樂與舞蹈,與池上瞬息萬變的霞影天光,展開人與自然的對話。

▲雲門舞者曾在池上秋收演出。(圖/劉振祥攝/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然而要在「國家級的天然劇場」演出並不容易,由於敞開的舞台,四面八方的自然風吹拂,有時候風大,考驗演出者的肺活量;而下雨時,舞者往往也要更小心腳步,甚至必須立刻更換舞碼來因應。

▲▼池上秋收15周年,雲門將與先在劇場演出的《霞》,打造為專屬於池上的《天光・霞》。(圖/李佳曄攝影/雲門基金會提供)

▲劇場裡用數位影像創造的「霞」,將回歸到池上的「自然天光」裡。(圖/李佳曄攝影/雲門基金會提供)

舞作原版《霞》是在疫情警戒期間,鄭宗龍在視訊前讓舞者即興,用動作傾訴他們的心境,然後把傳來的孤獨、憤怒、無助或喜悅的動作,轉化為愉悅動人的舞作。而《天光・霞》池上專屬版,離開了劇場裡的影像與燈光,以純粹的舞蹈呈現不同意象的雲霞,別具意義。

音樂選擇由清水靖晃所演奏的薩克斯風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透過四座葛萊美獎得主馬塞洛.阿內茲打造的環繞聲場,使樂音迴盪在池上的山嵐稻浪中,舞者悠遊、跳躍、馳騁,將觀眾帶向寬廣光亮的旅程,彷彿置身於動人的畫卷之中。

▲▼池上秋收藝術節15周年。(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2023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將於10/21-22舉行。(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除了池上秋收15年,回望池上百年發展歷程,正是一部小型台灣移民史,台灣好基金會特別邀請蘑菇設計創辦人張嘉行,在池上穀倉藝術館策劃「池上·薪傳」特展,走訪超過50位池上鄉親,鄉親們翻箱倒櫃找出數百張照片,每張照片都表述了滿滿情懷;再邀請3位藝術家吳松明、顏安志、王榆鈞,透過視覺及聽覺,喚起觀者心中的池上想像。

台灣好基因會表示,「2023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將於10/21-22舉行,已在兩廳院OPENTIX售票系統正式啟售,邀請參加池上秋收的人們,欣賞完《天光·霞》後,還能到池上穀倉藝術館參觀「池上·薪傳」特展,一起走進深刻的池上記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